初读《人类简史》,翻开目录,以为是另一本《全球通史》的“相似品”,大体上都是一条从食物采集狩猎到农业革命再到科技革命的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纵向线。但细读起来,却有种同样的食材制作出不同美味的滋味,品到越到深处,味道愈浓,口感愈佳。赫拉利在《人类简史》这一书中将人类历史娓娓道来,在这一点上,和大多数历史叙事书大相径庭,但我觉得其独特之处,在于其在历史的叙事上向前又多走了一步,看似在介绍人类历史,实则借历史发表哲思,借此探讨人性的复杂,以及对人类社会和文明前进的动力的思量。
在开篇的认知革命中,赫拉利指出,人类,尤其是智人,和其他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人类拥有高级的人脑结构,为其展开足够的想象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生理机能,能够进行“想象的现实”——即某件事人人都相信且只要这项共同的信念依然存在的话,其力量就足以影响世界。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赫拉利利用众所周知的标志汽车公司对这一“想象的现实”进行解释:标志公司只存在我们的集体想象中,与现实世界并没有什么实体的链接,即使全世界的标致汽车都被毁灭,所有员工全体罹难,公司本身依然存在,不因物质实体的消失而不复存在,除非某一天它出于某种原因解散。我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为解释政治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提供了一种很新的独特的思路。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想象的事实”中,大到国家、法律、制度、宗教,小到货币、金钱……这些在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概念”,无不出于人类的集体想象。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定义“国家”这个词的时候,感到范而空,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实体,但确深深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我们提到国家这一词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在脑海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可能想到家中国,即使中国并没有具体的实体,但家国认同感早已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根深蒂固,中国在我们每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家国认同感并不会因为找不到一具体化实物而被弱化。我想这也是我们国家为什么这么重视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原因,不需要花费巨大成本塑造一个实体,只需靠巩固这一“想象的现实”便能将千万中华儿女像一根绳一样紧紧连接在一起。在此可以得出,“想象的现实”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政治现象的解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样一来,物质世界与其说是客观现实,倒不如说是由我们处置和使用的工具,我们更主要的是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赫拉利提出,人类的本质和内核是精神,而非实体物质,处于物质世界里的我们真正追求的是精神世界也并非没有道理。因此,我们常说幸福和满足不存在于外物中,只能向精神中寻找。
此外,我被赫拉利吸引的是他特立独行的观点——反之众多学者宣称农业革命为人类的大进步这一大众观点,赫拉利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路径——把农业革命称为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他在书中发出灵魂拷问:小麦究竟做了什么,才让智人放弃了本来很不错的生活,换成另一种悲惨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和食物采集时代相比,农业时代的人类食物种类变得单一,劳动时间更长、更加辛苦,食物来源也越发缺乏保障。我钦佩他这“反其道而行之”的风格,在我的认知中,跟许多人所想的一样,人类社会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缓缓向前,朝着社会前进的方向不断前进,一步又一步,不说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向前勇进,但整体上都是稳步向前,朝着我们所认为的好的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此外,赫拉利在讨论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时,他反问:我们真的更快乐了嘛?如果没有,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城市、科学、工业等诸如此类的“无用的”东西呢?在我的知识储备里,我理所当然地认为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是必要的且重要的,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充分且必要的,却没有进一步追问“向来如此,便对嘛?”。因此,当赫拉利提出他的疑问后,有种常识受到质疑、固有认知受到冲击的感觉。难道真像赫拉利说的,农业革命是骗局而非进步?用人类的幸福感来衡量文明进程是否合适?会不会有点陷入功利主义原则?赫拉利将文明前进归结于人类落入“奢侈生活的陷阱”,他认为一个人拥有奢侈品之后便会趋于习惯,又不断去寻找更多。一个人就像我们现在习惯了网络时代无延迟的信息交流,就再也回不到过去“车水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生活,但是生活却因此变得忙碌。不得不说,人类社会在按照我们预想的轨道前进的过程中,对某些文化造成一定了破坏,但我认为因此而否定文明的进步是不全面的。人类文明进程背后应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来源于根植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和需求。文明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过程,如赫拉利所说,文明的发展也是人类融合、统一的过程。无论如何,无论是否承认,它都是大势所趋、历史所趋。
那么人类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按照赫拉利的说法,我们正在天堂和地狱的岔路口,但历史还没告诉我们该走向哪边。我觉得对于拥有自由意志且能进行理性选择的人类而言,人类的未来最终取决于我们并由我们创造。
作者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看待世界的视角,提出的一些观点或许与原有的认知相悖,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冲击,享受一场“思维盛宴”,但正是多种多样的思想碰撞才让文明不断发展进步,擦出文明的火花。在与作者对话的同时,接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感慨自己学识的浅薄与无知,也不枉这趟书中之旅。
http://www.dxsbao.com/art/6516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