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观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家对于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发表的有关疫情的观点的看法,可谓是出奇的一致,皆为差评,当然我也不例外。
在文章中,李稻葵教授的观点是过去两年的抗疫相当于为每个中国人多增加了10天寿命。他通过,对比美国死于新冠疫情的人数,假设我国没有搞好防疫措施,计算出我国应该死亡的人数。滨江,其死亡人员则定为中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估计了一个大概的年龄段。进而用我们现在的平均年龄减去假定的新冠病人去世的平均年龄,在除以全国的总人数,最后得出,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增长了10天。毫无疑问,我对于李稻葵教授的观点及其论证的方法存有疑问和否定的态度。
我将对此论证提出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比较有何意义?李道奎教授举例计算说明中国如果没有做好防疫措施,那么在过去两年的疫情中,会有400万生命的损失。我认为此论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成立的。何为社会主义?何为人民民主专政?在抗疫中党和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抗疫成果的取得也不仅仅只靠着这两样,同样也需要人民的积极配合。做好防疫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是政府和国家的责任与义务。如果这都需要拿来和美国(资本主义)对比,那我们的制度优势又有在哪里体现呢?李教授的距离计算显然是一种与最差生的比较方法,在疫情这两年,美国的做法大家都有目共睹,与这样“差生”比较,能否真正的体现出我们的抗疫成果?我总结一下,我此观点主要想表达的内容,美国是有名的抗疫差生,与此对比往下算,出的400万生命损失的数据,有故意夸大差距的嫌疑,这样得出的结论肯定会有所偏颇。更何况如果要真正的推测,中国可能因新冠死亡的人数,当然就要详细的比较两国的防疫措施,人口结构,疫情接种等等,可是这些通通没有。
二、一堆假设与估计数据中,得出确凿的观点,说服力度明显不强。李稻葵假设如果过去两年没有搞好疫情,会导致大概400万人丧命,进而用我们现在的平均年龄,77岁减去新冠病人去世的平均年龄,60~50岁在平均到14亿人的身上算出,每人可能会多出10天寿命的结论。看似合理,但所有的假设都非常的随意,看不出任何的学术价值。其中的数据大部分都为估计的数值。在一堆摇摇晃晃风一吹就会倒的地基上,想建一座坚固的房子,还妄想让人信服,这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想要大家信服和相信你所说的观点,就需要拿出具体的,令人信服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并不是你空口就能得到的。作为一个清华大学的教授,这样草率的论证显然是不行的。照他的算法和逻辑,年年抗疫年年赚,人人“再活五百年”不是梦。
三、断章取义是否存在?大篇幅的表扬是否合理?在提出我自己的观点后,通过去其他平台观看网友对其教授的看法,其中一条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李稻葵教授的“过去两年的抗疫,相当于我每个人增加了10天的寿命”的观点被断章取义了,他实际上想表达的是“保经济就是保民生”的这个观点,我认为此观点无可厚非,有民生才能有人去发展经济,当然发展好经济就是保障民生。但有趣的是,李稻葵为了论证“保经济就是保民生”这个观点,又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假设把未来我们潜在的GDP增长速度保持0.1%,相当于未来每一年的增长能够多增长,0.1%由于消费跟整个经济基本同步的,我们人均消费每年增加0.1%折算成寿命就大概能增加6天”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因为防疫导致GDP增长放缓,消费放缓,那也可能会导致寿命减少6天甚至更多,仔细想一想,这其实与他前面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李稻葵教授在表达中展现出来的对伟大成就评论占了大多数的篇幅,这种赞扬的话是要说,但书业有专攻,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这种花式的表扬更适合出现在媒体上。
看到李稻葵的讲话,不难感受出,这种论证过程基本上是结论先行的,更像是为了证明抗疫的成功,而运用的这种论证方式,根本不顾是否合理。
http://www.dxsbao.com/art/6760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