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餐:教育情怀与就餐体验应成为“最大公约数”
近日,广东珠海发文表示,珠海市教育局逐步取消教工食堂,推行师生“同餐同菜同价”。此前,珠海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要求市直属学校食堂自今年5月起,面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开放,原则上不得设立教职工食堂,做到“同样的饭菜、同样的质量、同样的价格”。目前,珠海已有57所学校(园)实现师生同餐,同餐学生人数已达10万余人。(5月25日《光明日报》)
推行师生“同餐同菜同价”,最浅层的逻辑是对出于学生食堂饮食健康的考虑,构建一种安全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教师作为“更敏锐的鉴别者”能及时发现和反馈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担忧餐饮质量的家长们提供一粒“定心丸”,为学生用餐加上一把的“安全锁”,形成对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更有效的“新防线”。除了不断改善饮食质量,加强监督,师生同餐更应做到让教育情怀与就餐体验成为“最大公约数”。
一些孩子往往对教职工食堂充满好奇,老师们吃的“小锅菜”比学生们好无形中成为共识。让师生“同吃一锅饭”无疑是教育公平理念的有力证明,是构建师生亲近和谐关系的生动实践。其实,早在2021年,浙江省丽水全市27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已经全面打通师生食堂,实施教职员工全员陪餐制度。在丽水,学校食堂成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老师们可以像好朋友一般,与学生在饭桌上聊聊学习,谈谈趣事,也会下意识地给学生树立榜样,培养珍惜粮食的节俭新风。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孩子们感受到了平等友爱的气氛,老师不再只是讲台上传道授业的良师,也是饭桌旁鲜活有趣的益友。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应该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初心与情怀,教育的温暖应该渗透到每个孩子的餐盘之中。
“师生同食同餐”频获家长点赞,但政策在推广中我们是否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师生们的就餐体验该如何保障?
强调“师生同餐”促进情谊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无视教师和学生间天然存在的“距离”。讲台上严谨治学的老师一下子成了同桌就餐的“饭搭子”,学生们免不了拘谨、不适应,更不用说在饭桌上款款而谈,对老师勇敢表达自我感受和观点了。值得注意的是,师生就餐在时间上本就存在差异,老师们在完成课后答疑与收尾工作后再长时间排队打饭,难免会压缩午休与备课时间,影响授课质量。另外,师生对饮食的口味偏好,营养需求方面也难以完全调和,部分教师也可能因为个人习惯、价格等顾虑而不愿参与。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这些潜在问题不可忽视。
要真正落实师生“同餐同菜同价”,就不能仅停留在“同吃一锅饭”的形式层面,更要多方协作、群策群力。首先应当允许老师根据课程安排灵活调整就餐时间;其次,食堂应该多样化菜单设计,尽可能为师生提供各自满意的风味选项;同时学校也要增强“师生同餐”长远意义的宣传,提高师生双方的参与积极性与满意度。加强交流、促进感情绝非通过师生的双方勉强迁就达成,关键在于持续的沟通以及人性化的管理,尊重师生权益,让就餐体验与教育情怀成为“最大公约数”,方能最大化政策的积极效应。
http://www.dxsbao.com/art/6770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