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微信聊天最惹人反感的4种行为”登上微博热搜。“不回微信却发朋友圈”、“并非熟人还发60秒语音”、“在休息时间发不重要消息”、“平时无联系,有事才联系”四种行为被网友投票评选为“微信聊天最惹人反感的4种行为”。尽管社交媒介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便利,但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焦虑与烦恼。
随着网络社交媒介的飞快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介在给人们的“连接”带来便捷与高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人们的主体性丧失、社交媒介倦怠、个人私域遭到侵占等问题,因此,适当的“反连接”行为成为一种可选项。
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提出“网络社会”的概念,他认为网络将全球连接成了一个“网络社会”,社交媒介让人们的社会交往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让人们随时随地保持连接。“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的社会交往模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在这样的社交关系里,人们的社交主体性易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如他人频繁发送冗长的语音信息、他人的不恰当询问等行为逼迫人们不得不去做出反应,人的社交主体性可能会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被动社交”中丧失。
微信聊天中,在休息时间给人们发送不重要信息,突然进行、未经许可的电话与视频请求等则是侵占人们个人私域的行为,是一种对人们的私人时间与空间的不尊重,让人们感到唐突与冒犯。此外,在具有目的性的聊天中习惯性问“在吗”和不回应信息但在社交媒介中更新动态以及发送“拼多多砍一刀”链接等行为也让人们倍感无奈与困扰,导致人们对社交关系产生倦怠感。
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问题,人们需要社交关系中进行适当的“反连接”行为。首先把握好使用社交媒介的“度”,在信息大爆发的时代,手机时刻不离身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在保持必要的线上社交时,人们也要学会“偷得浮生一点闲”,如在线上社交中给自己放空时间,使用连接性较弱的电子邮件等。其次是可以通过设置社交媒介的“隐身”或“不在线”模式来实现“反连接”。此外,注重“边界感”也是实现“反连接”的重要法宝之一,在快节奏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下班时间与休息时间要有“无急事不打扰”的自律自觉,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维护良好社交关系的秘诀。
值得注意的是,“反连接”不是彻底“断交”,而是在时时刻刻都密切联系的社交关系中留出可以喘息片刻和自我休整的时间与空间。媒介的发展将人们带入“网络社会”,适当的“反连接”反映了深陷数字时代的人们的批判与反抗精神。只有平衡好人与媒介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而社交关系中适当的“反连接”也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连接”。
http://www.dxsbao.com/art/6773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