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浓人”还是“淡人”?一种新的划分人格类型的方式又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成为人们的社交“新人设”。大家把对一切事物都“淡淡的”,表现出无所谓态度,情绪波动很小,平静地妥协一切的人称为“淡人”,同时对事情反应很大,总是风风火火地去做事,拥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有时会显得有些暴躁的人称为“浓人”。甚至由此延伸出介于淡人和浓人之间的“间人”,也诞生出不少由MBTI分析淡人或浓人的话题。
当今网络社会中,人们一边呼吁摘掉性别、群体的标签,拒绝刻板印象,但又一边习惯于为自己贴上无数标签,将自己框定在无数人格模版下。过去流行用星座判断性格,例如白羊座暴躁,巨蟹座恋家,双子座花心,处女座矫情等等,已然成为一种刻板成见。
这几年开始流行用MBTI判断人格,这种测试相比于星座来说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基本的判断,但仍然无法概括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互联网上近来充斥着无数对MBTI的刻板印象,比如E人就一定外放热情,I人就绝对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等等。也有不少对特定人格的刻板印象。和星座一样,同一人格属性有无数人,每个人都一定拥有完全一致的性格特征吗。
实际上,对星座、MBTI和浓人淡人这种对于人们性格特质进行分类的事物,无数人会对此深信不疑,其实是受到了“巴纳姆效应”的影响。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即使这种描述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至于能够适用到很多人身上。这种现象的产生,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容易轻信他人,以及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常常会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另一方面,标签化心理左右了人们的思想。互联网发展下,诞生了无数圈层群体,人们天然地会对具备相同属性和爱好的人产生好感,因此相同属性的人聚集在一起讨论,有相同爱好的人达成共识后,会推动群体刻板印象的形成,这个群体中的其他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觉得自己应该也会和他们一样喜欢共同的事物,因此产生趋同性。这实际上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下,人人都担心被流行抛在身后。
因此,在人人跟风,人人追求流行的互联网文化下,标签化心理成为了年轻人的新“病症”。为自己贴上标签的同时,也在为对方打上不同的社交属性烙印。某种程度上可以利用这种形式的社交方式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身边的朋友也有了更多的话题,但是过度陷入标签化思维也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强行将自己塑造为已经认定的“性格模版”之中,既不利于个人的个性化发展,也会使得自己缺乏自信和特色。
http://www.dxsbao.com/art/6775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