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之所以以此命名,原因在于一是上下时间贯穿中国已有记载的朝代。二是作者使用的归纳法,高度压缩史料,形成一个简明扼要,且前后一以贯之的纲领性史书。
书中描写了从拥有甲骨文记载的商代,到国力鼎盛的世界、多元开放的唐朝盛世,再到近代屈辱的晚清。作者开篇选择用西安和黄土地带,从有着十一朝古都之称的西安开始讲述,为全片奠定厚重的感情基调。
第二章,从武王伐纣开始,由商入周,就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可谓历史最巅峰灿烂的一段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百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墨家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明鬼,天志。至于道家,他们对世俗的权威并没有好感,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们崇尚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法家则认为法律彰显着统治者的意志,不受到习惯的羁绊,也不受到世俗的约束和影响。
之后,作者为我们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为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还写了南北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屈辱和自强。
黑格尔曾说:“中国没有历史,中国的历史总是原地打转。”作者从“社会结构”这个特殊的角度,在书中解释了这个问题。华夏文明起源于母亲河黄河,而因为黄河的“暴躁”习性,导致每个部落国度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单独治理黄河,因此,华夏儿女们拥有一种默契,能抱团以便相互帮助。那么在黄河的推波助澜下,华夏统一势在必得。统一之后,华夏之大,行政机构无法在当前物质条件下有效协调全国,因此国家上下形成了两股力量——朝堂与江湖。
长期以来,作为社会上流的朝堂与作为社会底层的江湖总是对立的。这两股力量都希望促进国家向前发展,却在原地打转,是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轴——中层!作者认为,天然的中层是商人,因为其既有上达天听的门路,又有和寻常百姓接触的需求。正因为我们整个文明史,都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有力的商人阶层,没有人去调和朝堂和江湖的势力,无论是朝堂还是江湖强势,都必然导致原地打转。于是,历史千篇一律的演绎着,朝堂强势而起,惹得下层民不聊生,后下层揭竿而起,推倒重来,又或是底层起势,裂土封王,倒闭朝堂势力破产。当两股力量不协调时,势必是争得你死我活,但是在强大的大一统传承下,一方灭亡,这个结构,也被形象成为汉堡层结构,又会迅速重建,等待重新一次的轮回。一统的文化和低效的管理,就把我们关在兴勃亡忽的死循环里面近3000年。
这本书的重大意义之一,莫不在于从阶层角度切入中国史,让我们可以明晰王朝更迭不休背后的阶层逻辑,帮助我们能以史为鉴,重视中间阶层的重要力量,平衡上层与底层之间的关系,跳脱出死循环,顺利驱车不断向前进发。
http://www.dxsbao.com/art/6776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