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建筑与爱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作者:李思甜

建筑的三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然而自18 世纪末至今,建筑构建在技术之上,文化的差异被蔓延的均质城市景观逐渐抹杀,建筑与艺术、社会关系、社会伦理与诗意表达逐渐背离。本书首次将现象学融入建筑历史与理论,从哲学、建筑、历史等多学科角度,解读建筑设计的本质。作者批判建筑的技术世界观,探讨建筑中虚构、伦理与爱欲间的关系,在技术垄断的世界中寻找建筑的爱的传统,主张建筑的表象不是中性的几何构图,而是意义的体现,是诗意的形体化。建筑不应该只是冰冷严肃的居住机器,他是民族历史的浓缩,是人民智慧的精华,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回归本真,探索建筑最纯真的美感。

《建筑在爱之上》可以说是佩雷兹-戈麦兹的集大成之作。它是一本独特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论著。这表现在它的研究题目、研究方法、研究深度和广度,以及写作方式上。他开创性地探讨了人性的根本现象“爱”与建筑的关系。通过对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乃至17至20世纪的重要建筑理论、哲学与文学文本的诠释性交叉阅读,作者意欲揭示充满爱意的建筑的历史性,并提出建构爱的建筑的唯一途径是诗意与道德。我也十分佩服作者,能感觉作者很博学,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整本书,而且所以文章一气呵成,如流水涌动。

说实话,对于资质尚浅的我来说,这本书实在是太难读了,他在论证建筑与爱欲之间关系时,不是简单空泛地讨论,而是分别从爱欲和建筑两方面介绍其历史、特征等,再将两者联系起来,在讨论“爱”时更是从古希腊神话和宇宙观说起,概述西方西方哲学与艺术中原始爱神的故事,追逐爱与创造的关系的痕迹;而在建筑方面,本书更是从建筑语言、诗意、道德形象等方面进行讨论。这本书看似晦涩难懂,虽然笨拙的我确实很难理解里面的许多内容,但我却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深深的浪漫,即使是沉默严肃的建筑中也流淌着“爱”——“爱欲”这一世间最朴素却最伟大的情感,人们想用任何标准成熟的理论去解释,框住它却不能做到。

本书对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的关于建筑与爱的互动理论做了详尽的阅读和诠释,这些关于爱的历史线索与思想火花跳跃在各章的开篇中,古老的语言、与中文不同的语序、陌生的名词却能穿越书本纸张,让我们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感情。引出了第一章中对“爱欲与创造”关系的分析,列出各个爱神,从哲学的角度将爱欲与建筑联系在一起;在分析了爱欲与创造的历史关系之后,作者在第二章试图界定爱欲的形式化界线——空间;在第三章中,作者将爱欲创造与爱欲空间融合到对爱的诗意形象的讨论中;从第四章开始,作者转向分析古希腊另一个爱的概念——“友爱”,并将它与建筑作为交流空间联系起来,友爱最好地表达了对他人的爱,有助于建立公共社会的秩序,友爱是承诺的,基础,是人性起源的基础;在第五章,作者将友爱与交流空间关系的讨论扩展到对建筑与语言类比关系的分析;紧接着在第六章中,作者试图识别出建筑理论中的友爱语言;作者在第七章通过比较法国维尔兄弟的建筑论述,凸现这个时期建筑与语言的关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在揭示了建筑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历史关系之后,本书第八章重点讨论了建筑作为诗意语言的可能性。

对整本书做出理解表达感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无法做到的,但我对其中部分章节有较为强烈的感受。在“友爱、道德与交流”一章中,作者提到,自十八世纪一来,旧的宇宙机制被质疑,日心说的出现,伽利略与笛卡尔关于思考自我的命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我们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人的主体也上升为浪漫的自我,既然我们是矛盾的个体,我们也应该发展关于自我与责任感,寻求深入的团结与理解,这对于创造公共空间的建筑师来说更是如此,建筑不仅是诗意的,也是政治的、生态的和可解读的,尤其是风格形式普遍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全球化与技术泛滥的背景下已变得日趋紧迫。

以及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创造历史的现代责任感,不能盲目地跟从现代时尚,正如作者所说“我已经提出,建筑的意义在根本是时间的。建筑的道德与诗意维向只能在时空中运作,任何‘美学的’客观化将会剥夺建筑的这种双重潜力。”能够“持久”的建筑才能展现其突显与美,即使与其特定的历史功能相脱离,这些功能通常在几年之后就消失了,因此,持久且超越瞬时的建筑特质才变得重要。

本书应用过罗宾斯在《另一个路口的风景》中所说的:在靠近太平洋的北美西北部的海达印第安部落中,“赋诗”与“呼吸”同为一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就与我们常说的“诗意地栖居”类似,“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自己造了一所房子,虽然在人声嘈杂的地方,但是好像听不到车马的嘈杂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你为什么能达到这个地方,是因为心远了,地自然就偏僻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就是那种诗意栖居的状态。所以,所谓诗意的栖居,本质上不是在一个特别宁静的地方盖一个房子,而是让你的心找到一个安住的地方,反过来,当你的心有一个安住的地方了,周围的世界就会为你绽放出一种你平时感受不到的诗意的状态。

作者通过揭示爱与建筑的互动关系,寻求诗意与道德的建筑整合。在对历史人物及其理论进行分析时,竭力避免“非黑即白”的二元认识论,努力呈现每个问题的丰富文脉、复杂性与矛盾性,令人信服地解释历史所能给予当代的启明与希望:建筑在爱之上。现在的我们对这本书还有非常多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希望待我对于建筑的知识更加丰富,对于“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的时候能对这本书有更成熟的见解与感悟吧。

http://www.dxsbao.com/art/7133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天佑关注 | 狮舞祥瑞 智趣同行—— 传统文化盛宴点亮校园周末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3月30日周日下午,由校团委主办、新能源学院凌云醒狮社、大学生艺术团承办的大学生周末文化广场第二期,“狮舞祥瑞·智趣同行”醒狮主题活动热……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 兰州交通大学2025年雷锋月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喜报!我校殷硕硕、王杰同学获评年度“西部计划考核等次优秀志愿者”

近日,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办下发《关于印发2023-2024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等次优秀志愿者名单的通知》。我校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殷硕硕、王杰同学获评该年度“西部计划……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雷锋精神 代代传承 | 兰州交通大学“3 · 5“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此次学雷锋系列志愿活动,是对雷锋精神的生动践行,成功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志愿者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与成长。我们坚信,通过不断努力,雷锋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数理学院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

姓名:范鹏艳班级:信计2401班实践地点: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县团委实践感悟: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这次春运志愿活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我收获了感动、成长与责任,也让我对社会、……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志以星火,原暖冬日——外国语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

姓名:汪雯班级:英语2301班地点:甘州区东街街道实践感悟:参与这次返家乡实践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深入社区,我亲身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与变迁,也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复……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殷殷桑梓情 青春返乡行——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寒假返家

姓名:王雷班级:建电2301班实践感悟:2025年,我作为返家乡的大学生,在稷山县科协参与了意义非凡的志愿活动。实践中,我参与了科普宣传资料的整理与制作,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心得感悟(二)

姓名:王瑜陶学校:兰州交通大学实践单位:张家川县科技馆实践感悟:在科技馆担任志愿者的这一个月忙碌又充实。为参观者讲解知识、协助科普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好奇兴奋的眼神……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艺心相伴,情暖暮年

艺心相伴,情暖暮年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美德,工学院“情暖人心,爱满人间”实践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

童心向阳沐春风——公管院开展社区志愿活动

(通讯员彭淑荧王君青)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于3月22日和3月29日在岳麓区润龙社区主办开展这学期的第二…

青春伴夕阳,共谱爱乐章

关爱老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成员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为了传递温暖与关爱,展现青年担当,增强同学们的奉献意识…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艺体系开展“书香润心,爱心远航“书籍捐赠志愿活动

(通讯员文思宇尹慧敏李嘉惠)3月29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艺体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达美楼104教室开展以“书香润心,爱…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系列宣讲—老少共话红色传承,赓续时代精神血脉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

最新发布

暑假云支教活动感悟稿
一、线上云支教背景在数字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教育领域,也迎来了线上教育的蓬勃发展。线上云支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让大学生们有机会跨越地域…
广东财经大学“埗埗高升”突击队深入高埗镇,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7月23日,广东财经大学“埗埗高升”“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一行,怀揣着对红色文化的深厚敬意与乡村振兴的满腔热情,踏上了前往东莞市高埗镇的调研之旅。此行旨在深入挖掘高埗镇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探索…
“智”疗光明服务团:用科技点亮南疆乡村的眼健康之路
在日益增长的视觉健康需求与公众眼健康意识提升的背景下,一场旨在早期发现眼底疾病、普及眼健康知识的眼底筛查社会实践于7月13日在玉华社区举行,此次活动由玉华社区与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
青年学子科技赋能,守护南疆光明——记“智”疗光明服务团暑期实践活动
近日,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爱眼护眼,守护光明”南疆乡村眼底慢性病智能筛查宣讲调研团深入南疆乡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治疗光明”三下乡活动,为当地居民送去了眼健康的知识与希望。此次活动以“…
油域安全守 碧波共长流
2024年7月13日,为进一步了解天然气的生产流程,实践队成员前往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的金浅天然油气井场进行实地探访。上午九点,实践队成员搭乘大巴来到金浅823-8-H1,H2号井场,陈鸿儒站长依次为成员们讲解了…
点亮希望之光 助力学生成长
——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团(威海)江西赣州支教纪实习总书记曾说过,青年“自找苦吃”,要走进乡土中国深处,为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7月19日,山东大学(威海)小树林支教调研团在江西省赣州市赣…
巢院学子三下乡:让溺水危险不存在,让电信诈骗不可欺
在炎炎夏日,为了提高村民的防溺水和防诈骗意识,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赴半汤街道力寺村爱心帮扶实践团队在力寺村开展了宣传防诈骗、防溺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鉴于力寺村水沟、湖泊众多,并且都没有护栏,…
支教调研团赴江西赣州进行初次支教授课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实践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山东大学威海小树林支教调研团在7月16日前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夏潭村进行初次支教授课。习近平总…
碧水保卫战:打造水青岸绿的美好家园
一.引言果苑湖,昔日清澈已逝,今朝浑浊不堪,藻类肆意蔓延,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农业化肥的残留超标,更是加剧了水体的污染。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治理果苑湖已刻不容缓,我们需携手共治,还其碧波荡漾。二.…
生态乡村的新篇章:浙财学子在青山村的低碳实践
未觉三夏尽,时序已至新秋。五位年轻人满怀憧憬地抵达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开始了他们的调研之旅。8月,正是禾穗飘香的时节,也是大学生们下乡调研的良好时机。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们积极与村民沟通,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