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风携着法治的芬芳,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应当通过专业视角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提案,深刻感受到法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石作用。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两会精神为青年法律人指明了奋斗方向,更让我意识到: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我们既是法治文明的传承者,更是法治现代化的建设者。
今年两会期间,“民法典实施成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法治政府建设”等议题引发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让我联想到课堂上学到的“良法善治”理念。在学习最高法工作报告时,一组数据令我振奋:2023年全国法院在线立案率达98.2%,司法区块链平台存证超35亿条——这不仅展现了数字法治的突破,更让我看到法学专业与科技融合的时代趋势。但这同时也让我有些担忧,在大数据潮流盛行的今天,我们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与时代同频、与时代共振。遍观两会期间的所有讨论,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讨论中,有代表分享了上海虹桥街道的故事:社区青年律师参与反电信诈骗法草案意见征集,提出的“建立涉诈资金紧急止付制度”最终被采纳。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不是束之高阁的法典,而是扎根人民的法治实践。正如导师在研讨会上所说:“法学青年既要仰望星空研读法理,更要脚踏泥土倾听民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站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坐标上,我时常思考霍姆斯大法官那句“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的深意。作为现在的法学生、未来的法律人人,我们既要夯实法学理论根基——在物权法课程中研读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案例,在行政法课堂剖析“放管服”改革的法治逻辑;更要主动投身实践,推动知行合一,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将以“奉法者强”的信念,把两会精神转化为行动:在民法典宣讲中传递法治温度,在基层治理中筑牢法治根基,在涉外谈判中捍卫法治尊严,让青春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同频共振。因为我们深知:当每一个青年法律人都成为法治星火时,必将汇聚成照亮中国式现代化征程的璀璨星河!
http://www.dxsbao.com/art/7269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