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在他的《说话之道》中写道: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叫社交。这是我对言语的力量最初的认识,后来我又听说,话从人的嘴里说出来,消失在人的耳朵里,但是有的话并不会消失,它进入人的心中,存活下来。话语也要说进人的心里才能活下来,说出口了,才能听者有心。
小时候,说话只是为了顺利的表达,力求词可达意,长大后,话语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有分量,说话的方式,内容,甚至是目的都要有所改变。言语表达能力往往映射出一个人的情商和素质。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每个人都有机会做键盘侠,都有机会站在上帝的角度,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论所有被曝光在公众视野中的大事小事。躲在屏幕后面的言论发表者,越来越缺少为自己所说所写负责的社会担当意识。平日里不能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说出的话,可以在匿名的平台中肆意发表,污秽的,谩骂的,嘲弄的,不堪的。甚至有一来一往地回应,接着掀起一场没有人身危机的骂战。这是言语的暴力,也是言语的力量,它可以摧毁一个人所有的涵养与素质,而对于被言语攻击的靶子,这种力量甚至可以摧毁生命。
言语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比在虚拟环境中显得更加生动。不论是对亲友表达爱意,还是对他人表达期望,或者是对陌生人表达友好,每一份交流都带有温度和力量。越是亲昵,说的话就越容易活在听者的心里,然而越是亲昵我们越是很少表达爱意,比如父母,比如携手走过漫长岁月的伴侣。对于他们,我们更多地选择沉默地接受,更多地选择用强硬地语言交流。 但是我们忘了,有时候强硬的话语同样说进了他们的心里,久久挥之不去。说话之伤,都是暗伤,自带缓释效果,若无人点醒,至死不知。
在这个言论自由的年代,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交流中传送着大量信息,我们除了要听他们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们没说什么。那些欲言又止,那些有所顾虑而选择沉默的眼神,是一个细腻的人向另一个细腻的人传达的信息。人人都可以表达赞美,而可以正面表达批评的人却少之又少,学生时代的老师,望子成龙的父母,亲密无间切望你一切都好的朋友,除此之外再无他人。关于工作时领导和上司的训斥,都是利益共同体下的利益相关人对破坏利益者的无法容忍,并且如果真的到了要被领导上司请喝茶的程度,事情被挽回的余地就不太大了。其余时间和的其他社交活动中,我们就要在风平浪静的交流中学会阅读理解那些言语背后的意义。
最后,依然用蔡康永的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成熟而标准的语言体系,是人类社会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
http://www.dxsbao.com/art/743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