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独与迷茫
“我不喝冰的,因为我最近在调理身体”说这话的是一个陌生男人,为了感谢我请他看电影,他请我喝咖啡,在排队点餐的时候我说我要一杯冰茶柠檬。
一般情况下,我是宁愿一个人看电影的,因为不用顾忌太多东西,来去自由,也不用担心说错话或是为看完电影吃什么而烦恼。但这次不同,我得到两张免费电影票 ,现场还能看到冯小刚导演以及电影主创人员。
我想约朋友去看,但是他们都没有空。失落之余,我把电影票信息发布在一个租房群里,同时还注明了不限男女。很快,就有一个男的加我好友,并说他对这部电影非常感兴趣。
他一身运动装,nike鞋,黑长裤和白T恤,和我一样,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不过他的脸比我还黑,黑眼圈很大,看起来像是经常熬夜,鼻子很笔挺,手臂上还有一两个文身。
我问他离职后想做什么,他说可能还是做教育这块吧,干运营之类的。他喝了一口焦糖玛奇朵后,又问我从事什么行业,薪资有没有一万以上。我如实回答后,又把话题转回他身上,和他聊聊他家乡事情。
他似乎想租房,说现在离职,房子租金每个月一万二太贵,想找个性价比高的房子,又问我租房的情况。
电影还没到点,所以我们喝完咖啡后四处闲逛,边走边聊。
其实他离职是和老板发生了利益矛盾关系,据他说是因为他完成了项目但老板没给他当初的承诺,所以离职,和他老板在打官司。此外,他离职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运营的工作让他很累,每天脑子里想的东西特别多,晚上躺下去睡觉时太阳穴很疼。
他还说自己曾经得过焦虑症,现在周末起床后会去健身,中午做做饭,晚上和朋友出去喝杯东西。听到他说焦虑症的时候,我还有点不相信,但转念一想,可能还不止焦虑。
一个人在大都市拼搏,将近三十岁了,没房没车,还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收入也一般,没人分担,不焦虑才怪。
2、父辈的青春
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如果把年代背景抽离掉,你会发现和《致青春》差不多,只是那是父辈的青春,而父辈那一代又是处于战争和不安的年代。
电影<芳华>是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讲述的是文工团里的青年男女在时代变迁下的成长故事。严歌苓和冯导是那个年代的人,这同时也是他们的青春。而那个时候的中国,略微了解过的人都懂,集体生活几乎占据了他们的全部青春。
集体生活条条框框太多,而且过分压抑了个性化。每个年代都有破格而出的人,在电影里,这样的人是刘峰,是何小萍。他们因为个性而遭到排挤和处分,也因为个性,成为了时代的芳华。
刘峰为了追求喜欢的人,不惜放弃大好前程,甘愿做一个活雷锋(螺丝钉),却因为表白遭到对方举报,被派到前线,在一次战役中断了手。那个时候,最好的出路是读大学,而现在,最好的出路是出国留学。套路其实都一样,只是年代和追求的不一样。
何小萍因为刘峰的事情,假装生病不肯演出,却不料被政委利用,并狠狠"踢"到了野战医院,在战争中疯了。幸而在最后一次演出的时候,熟悉的旋律和舞蹈唤醒了她,看着她穿着病服在草地上跳舞的时候真的感动到我。
集体生活对个性自由的戕害不必多言,我想,临近结尾的那句“操你妈”和“土匪窝”就是给了一个大大的耳光。
冯小刚导演对政治意识形态虽然没有之前那样辛辣,但在<芳华>这部电影里同样有很多讽刺的细节或台词。
比如严歌苓小说里的女主角名字叫何小曼,而不是何小萍。全场最搞笑的一句台词是“好啊你个林丁丁,你竟敢腐蚀我们活雷锋”,以及那些向某某同志学习之类的口号,毛泽东逝世时的画面以及吹奏的曲调等等。
此外,电影里其实也有他之前作品的影子,比如那6分钟的战争,和《集结号》很相似,何小萍的人设又和《我不是潘金莲》的遭遇类似等等。
3、我们的芳华
地铁上,那个男生跟我说,下次如果有这样的电影活动,不要在群里说了,第一时间告诉他。我笑着说,好的。
看完<芳华>之后,我并没有他们那么激动,或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能是因为我不够了解那个年代或父辈的事情,所以也就无法感同身受。我其实想的更多的是,我们这个时代。
回想起我们的青春,虽然不再被集体生活所压制,可个性也不够自由,若要对比,很多人可能会更喜欢那个时代的生活吧,当然,那个年代是残酷的,想回去的人,还不是因为现在活得太无能。这就好像是把在动物园里出生的狼放回野外,需要我们自己去捕食猎物。
而现在捕食到的食物仅仅只能填饱肚子,连个像样的窝都没有,就更别谈起个性和自由了。换句话说,我们用个性和自由换取了踏实的生活,所以迷茫,更像是把自己给囚禁了。
当然,你会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没什么是不可能的。的确,我们的青春就是一部互联网发展史,这个网虽然看不见,但把我们都捕捞了,而且还是绝户网。
我并没有把责任都推给互联网,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该如何做才能成为时代的芳华呢?这不是自恋,而是活着之前必须要知道的事情。
http://www.dxsbao.com/art/777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