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很多元素装点着或参与着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书法是一部分。书法和楹联一向紧密结合,在全国各地的名山古寺都悬有名人书写的楹联。楹联是中国独有的艺术,也只有像汉语这样拥有独特结构的语言才能做到,平仄对仗只有汉语讲究。对联文化在我们现在的婚嫁习俗、传统节日中都有用到,人民过新年时往往用红纸书写对联、张诸门楣,或表示祝贺,或表示期望,或言志,或抒情,为佳节增添了无限欢悦。钱币是一部分,它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枚硬币,一张纸钞,能折射时代的枯荣,诉说贫富的悲欢,反应不同时代的工艺技术及文化特色。中国古代货币始于天然贝币,其后出现各式金属铸币。早期的金属铸币形态纷呈,自秦统一,中国古代铸币方孔圆钱的基本格局由此奠定。宋代时出现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赏琳琅满目之钱币瑰宝,可观中华货币悠悠数千年演变历程。收集钱币如今成为了很多人的爱好。近年来,汉服文化兴起,各种汉服秀之类的活动在学校等范围内开展。汉服是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所以说,一定程度上,传统文化之美,在于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文化的一部分会成为人们的兴趣爱好而很好地传承下去。
应该每个人都感受过民风民俗,因为民风民俗也算得上是无处不在,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又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小年送灶神,除夕守岁,正月十五看花灯,二月二舞龙,这些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习俗了。我的家乡在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都会垒旺火,初一早上早起点火,十五晚上围着旺火看红火。每当烤着火看烟花看花戏听民歌的时候,我才感受到真正的过节气氛,这大概就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吧,生活在的地方,习惯了的风俗。少数民族的民俗更是丰富,各种特色节日,如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等。如果有机会,去体验体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要去保护身边的习俗,如果有一天,它们消失不见了,我们的归属感就会丢失好多,这是肯定的。传统文化之美,需要每一个人真心的守护。
无处不在的文化,散发着美得传统,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它的丰富需要不断地去体会。我们要爱护这种美,需要从了解得更多开始,从它的无处不在,开始。
http://www.dxsbao.com/art/777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