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建筑、风俗介绍解析
偏关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在古代称为偏头关,为外三关之一,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的老牛湾为黄河入晋第一湾,与内蒙古自治区隔河(黄河)相望。在古代为抗击蛮夷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老牛湾简介
老牛湾位于晋蒙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她往南是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同时也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
二:老牛湾建筑解析
我出生于山西省偏关县,此地位于山蒙交界处,杨家将在这里浴血拼杀,抗日战争时日军在这里败北而归。在县城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东西,闲来无事,便约三五老友,去老牛湾看风景。老牛湾的地理位置独特险要,位于垂直黄河上方百米处,三步一个地堡,五步一段长城。这里的长城不同于别处的,这里的长城都是由黄土所铸,看似简陋,实则坚不可摧。为了抵御外敌,这里驻兵的塔楼都没有门,只能用梯子或者绳子从十几米以上的窗户进入。不得不称赞古人的奇思妙想。老牛湾下面的村子叫做老牛湾堡,这里的建筑都依地势而建,就地取材,都是用当地的石头石板所建。所以当地人给他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石头堡”。不只是房屋,包括外围的石墙石院石桥石磨等等,都是有石头所造。整个村子,可以说是石头建筑的一个微型博物馆了。
当地还又一个独特的建筑,叫做“望河楼”。它建于明成化三年,是明代防御系统中的屯兵城堡,是明代建筑中的精品,也是老牛湾的标志性建筑。望河楼高22米,是一座石头垒起的空心城楼,建有垛口和楼橹,墩前悬崖山势,如刀劈斧砍一般,异常陡峭。在古代打仗时,由紧急军情,便在上面燃起狼烟,传递情报。随着内蒙古蒙族的归顺,这个黄河上孤独的“巨人”,也慢慢失去了作用,只是静静的伫立在黄河边,为人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老牛湾下的村庄在边境慢慢稳定下来之后,独具慧眼的晋商看到了商机,做起了边贸的生意,后来,成为了山西人走西口的一条重要通道。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老牛湾发展到达顶峰。商人的货物都存放在此,由此通过黄河运往各地,由于当地水下暗流涌动,只有当地人熟悉水路才可以开船,由此当地人都做起了水上运输。后来抗日战争开始,老牛湾的经济几乎断绝。建国初期虽有所恢复。但是随着万家寨水利枢纽的修建以及高速路的通车。老牛湾的水路最终还是被废弃。所保存下来的也只有当地为数不多的羊皮筏子供游人玩耍。在2013年,老牛湾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政府开始开发旅游资源,当地经济在缓慢的恢复着。
在老牛湾不远处,是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河段,是引黄入晋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站在高百米的大坝上,可以看到巍巍黄河,气势磅礴。在建造水利枢纽时遗留下来的万家寨吊桥,为亚洲单体最长的人行吊桥,不失为一个领略黄河浩荡的好去处。
3:偏关县简介
接下来介绍一下老牛湾所在的县--我的家乡,偏关县。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部,为山西“西八县”之一,与内蒙古接壤,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偏关被誉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偏关县始建于五代时期北汉年间,在北汉天会年间,杨家将杨继业、杨延昭等在此地拒契丹与门外。到明朝时期修建长城。现存共计六条长城遗迹,外加北魏、齐长城,共计500公里。新中国成立之后,设兴县专区,后归忻州市管辖。偏关地处黄土高原,境内多丘陵,实则偏关县依山而建,地势起伏大。由此,当地的房屋也大多数依山而建,开山洞劈庭院。所以促就了当地特有的房屋--窑洞。
4:偏关县建筑解析
大部分人可能认为窑洞又小又破,只有山区和少数地区才有,实际并不是这样的。窑洞的建造,凸显了古人的智慧。窑洞的建造十分凸显了与山区气候相呼应的需求关系。外形与山体融为一体,散发出起独特的气质,让人过目不忘。这种房子催生出了一个行业,当地叫圈窑大师傅。一个窑洞坚固不坚固,阳光怎么照射。都在大师傅的手里。建造窑洞,与上文提到的老牛湾相同,先将山体挖开成型,用比砖头大三四倍的青石条一层一层的堆起来。建好的窑洞棱角整齐,石头纹路井然有序,窑顶陌上白石灰,安好木质窗框,将糊窗户的白练纸用浆糊糊好。在下面装好门窗,整体来看,上圆下方,暗合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整体感强烈,巧妙的展示了当地的水土以及风俗民情。
住在窑洞里,基本摆脱了现代人所用的空调。窑洞中冬暖夏凉。夏天阳光照射不到窑洞深处,冬天窑洞中的热气不外泄。并且在冬天,窑洞中有一神奇--火炕。火炕,顾名思义,在地底下生着地炉。一进窑门靠墙边,圆而略鼓的生铁盖,盖着炉口。炉中火焰通红,忽忽闪动,被风抽得“呼呼”作响。炉身深藏地下,烟火顺着“人”字形地沟直通炕内,然后从后墙的烟囱内走向窑外。地炉是设在窑外窗台下的,暖地暖炕暖家,卫生、科学。算是第一代地暖。站在山上俯瞰偏关城。窑洞排列整齐、错落有致。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在吃一碗酸粥,真是给个皇帝都不换啊!真可以说是“神仙洞”。
说道偏关,不得不说当地特产,家家户户每天都要吃的东西--酸粥。酸粥是流行于偏关县。神池县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食品。酸粥由西部出产的糜子米,经过发酵之后制成的一种粥,在偏关饮食结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常都作为早餐食用,在冬天做成粥,在夏天做成清凉解暑的酸捞饭。一定程度上是晋北,陕北,蒙西地区偏酸的饮食习惯下的代表菜品。其实酸粥的出现纯属偶然。传说闯王李自成到这里,当地人煮粥迎接,却没想到等闯王来了以后,粥变酸了,当地人舍不得人,吃过之后,觉得比粥更好吃,这一美食便流传下来。酸粥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以及乳酸菌。具有排毒养颜的功效。算是相当不错的健康小吃。
在偏关城的东山上,由一座“文笔塔”,又叫做“文笔凌霄塔”。建于明朝天启元年。是一座七层砖石结构八角雁塔。崇祯八年被加高四层,共十一层,上面写着 “文笔凌霄”的字样。塔高35米,塔底周长29米。清代咸丰七年文笔凌霄塔因风雨侵蚀十分破败。后经偏关政府重修,可以说是偏关县的标志性建筑物。在与文笔塔隔着一座县城的护城楼与文笔塔组成了一个奇观。在午后,两个建筑物的影子重合之后,恰似一支毛笔搁在一个砚台上。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生工。
5:个人总结
偏关县有独特的土长城,典型的明代建筑,在县城中,光明代城门楼就有三个。当地还又万家寨水利枢纽。但是偏关县的经济一直较为落后。前几年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在最近的几年,当地政府励精图治,努力改变县城面貌。修建了高速路,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 。大力扶植当地的养殖业。举办二月二庙会,宣传当地的风土人情。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解到了偏关的魅力。偏关与周围县市合作,在老牛湾举办国际性的滑冰比赛。更多的人看到了偏关所独特的建筑,许许多多的外国友人都对当地的窑洞、土长城、石头房子赞口不绝。偏关县终将会摆脱贫困。当地的百姓会依靠当地特色,发扬当地风土人情。在未来的岁月里,偏关定会脱贫致富,走向小康!
http://www.dxsbao.com/art/817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