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灿烂千阳》读后感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段晓莉 田晨

我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合上书的瞬间,我的脑海中回荡着那句阿富汗诗人Saib-e-Tabrizi在参观喀布尔之后创作的诗,“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阿富汗,了解到他的历史,政治,文化等很多方面,这也是我第一次透过一本书看到一个国家。借用外教Dave的一句话开启我的整篇——”Promise me , you will never go to

Afghanistan.”

我是在Dave的推荐下开启了《灿烂千阳》的阅读之旅。它开篇就吸引了我,玛丽雅姆是仆人娜娜与主人扎里勒所生的“哈拉米”(私生子)。虽然她从小就被母亲灌输着幸福是不可能得到的思想,但是她却渴望得到父爱,她热切的希望父亲能多给她一点关注。十五岁生日那年,她再也无法通过等待来满足她对父爱的所需,所以她不顾娜娜的以死相逼,踏上了寻父之路。在这个转折点之前,我一直以为扎里勒对娜娜是愧疚的、忏悔的爱,所以他才会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小屋子看看她们母女俩。但我又看到了扎里勒人物性格的双面性。他一方面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他关心着母女俩的生活,也将自己认为足够了的父爱全部给予了玛丽雅姆,而另一方面他又自私、惟利是图、封建守旧,因此将自己的女儿的一生葬送。

玛丽雅姆的少年时代充满了叛逆,她可以为了心中的执念坚定的走自己的路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像她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女生,岁月的层层打磨将她坚硬的外壳褪去之后,在面对拉希德的时候,她竟变得无力反抗,任由他鞭笞责罚,就像一只野兽逐渐被驯化。从她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大多数阿富汗女性一生屈服的悲惨命运。然而,与她们不同的是,玛丽雅姆在最后重新找回了她自己。当她见到拉希德想要杀死莱拉的时候,她奋起反抗,用尽全部力量干掉了他。

“Love is a lamp, while friendship is the shadow. When the lamp is off,you will find the shadow everywhere. Friend is who can give youstrength at last.”读到这,这首小诗从脑海闪现。“爱是一盏灯,友谊是影子。当灯熄灭的时候,影子无处不在。朋友,就是在最后给你力量的人。”她们给彼此的爱就像温暖的灯光一样照亮了对方的人生,玛丽雅姆的爱是大爱,可以为了别人牺牲自己一切的爱,而莱拉的爱是小爱,像温火煮青蛙一样慢慢的浸入人心,像清茶一样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当她们天人永隔,尽管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的关心、爱护对方,但是她们之前的友谊却始终没有消散。 莱拉回到玛丽雅姆的故乡,替她看了儿时的风景,读了父亲的信,替她看到了阿富汗在血雨腥风后的风平浪静,那破旧不堪的木屋,那倚窗翘首的眼神,还有那棵绕着娜娜灵魂的柳树都是玛丽雅姆曾存在过的证明。玛丽雅姆与莱拉的友谊穿越时空,跨越生死,在莱拉的后半生一直陪伴着她,是她的精神支柱。

玛丽雅姆与莱拉都是敢于抗争的阿富汗女性的代表,明知命运从她们降临到阿富汗的那一刻起就全盘偏向了男性的一方,但却挣扎着寻求幸福。玛丽雅姆从小就没有感受过爱,然而她在生命的最后竟将全部的爱奉献给了莱拉和她的孩子。最震撼我的是,莱拉和玛丽雅姆,这两个共侍一夫的女人,在现在看来本应该是仇敌的两位女性,却在彼此身上找到了灵魂的寄托。玛丽雅姆被莱拉称为“妈妈”。她这一生无一所出,也并没有得到过母爱,反而与莱拉相依为命,将她视如己出。

不得不佩服胡塞尼的写作手法,在故事的最后,玛丽雅姆与莱拉的故事线穿插进行,从两个人物各自的角度详细的描绘了事情的进展,使故事情节更加紧促,读起来甚至有种窒息感,时刻让我为她们的命运揪心。这也看出了两位主人公不分主次,她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她们两个共同的命运组成了整个故事的结局。

我之所以用这么多篇幅来描述玛丽雅姆与莱拉的友情,是因为她们两个给了我对于友情和爱的新的理解,也是全篇最为震撼我的地方所在。

http://www.dxsbao.com/art/844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就业双选会在东校区世纪…… 孙淑贤 李如玉 何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行访企拓岗座谈会。文学院党委书记李承虎,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李如玉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诗韵润童心 文化筑新梦 文学院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中华传统诗词曲知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3月29日,文学院常青藤志愿者协会于利民社区开展社区实践活动。活动筹备阶段,志愿者们与社区工作者协同联动,精心…… 梁雨晗 邓雯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清明承俗育童梦 移风启智润童心 文学院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儿童对清明节的认识,增强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月3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者小队于中通幼儿园开展“清明移风易俗,启迪幼小心灵”社区实践活动…… 刘伊蕊 黄柳云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2025年“春启华章·星耀聊大”学生表彰典礼。下午两点,在激昂的…… 俞颖 李如玉 唐嘉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吟咏华章 声扬聊大 文学院举办团支部朗诵主题活动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当代青年风采,传递青春正能量,3月30日,文心读书会、文礼思辩协会于西校区3#a116举办“声生万象,诵启新章”团支部朗诵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以青春为题,或激扬…… 郭瑞晗 邢璞轩 王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探汉字演变奥秘 启文化传承童心 文学院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儿童对汉字的浓厚兴趣,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3月27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服务队于中通幼儿园开展“探秘文字源头,点亮萌童慧光”社区实践活动。…… 刘伊蕊 韩会鑫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春吟风雅韵 诗意润桃笺 文学院举办“春日诗歌”征集活动

为深耕诗词文化沃土,深化校园文明建设,提升学生审美素养,3月16日至27日,文学院九歌文学社于线上举办“春日诗歌”征集活动。此次活动以春日为主题,引领着参赛者们以春日为笔,传递生命…… 梁雨晗 俞颖 李文 聊城大学文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温暖之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在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素质教育被格外重视,而假期的综合社会实践,便是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一种展现。也是我们山东理工大学近年来一直重视的方面。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提出了素质拓展学分。推动了综合社会 …
湖北民族学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进校园”活动
汪兴平为活动致辞刘守红现场教学合影留念6月14日下午,由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筹备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进校园”活动在大学生广场举行。湖北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汪兴平,恩施州文体新广局副局 …
寒假赴淄博张店区敬老院之行
此次寒假我们在淄博市张店区石村老年公寓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前往看望老人们,给他们送去温暖。看到我们的到来,老人们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与老人们聊天,帮助他们打扫了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还与他 …
音乐舞蹈学院“喜迎八十华诞&#8226提振学院内涵”2018年学术活动周圆满落幕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朴永光讲授《多主体、多样化表述的传统民间舞种类与形态》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永博士讲授《土家族音乐的研究现状和后续学术空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群山回唱》读后感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继《灿烂千阳》和《追风筝的人》之后,这是我读的第三本,也即将是最后一本胡塞尼的小说。在搜索这三本中的任何一本书时,我常常 …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
这本书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富兰克林的家族和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通过他这些经历展现出他如何自学成才以及个人能力的发展。观其一生,富兰克林并没有太优越的成长环境,生于一个贫寒的小商人家庭之中,由于家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人生就是一场自我的救赎。——题记一段刻骨铭心的友谊,一个是富贵的大少爷,一个是先天不足的仆儿,看似不可能存在的挚友的关系,却在人性的救赎与毁灭之间展开了一场盛大的博弈。阿米尔,像是现在的很多孩子一 …
富兰克林自传英文版摘抄
1 As the chief ends of conversation are to inform or to be informed,to please or to persuade, I wish wellmeaning and sensible men would not lessen their power of doing …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
解忧杂货店…
探析日本文化特性
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