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婴宁
内容摘要:一部聊斋,百味人生。《聊斋志异婴宁篇》描绘了一个狐女所生,鬼母所养的容貌绝美,爱花成癖,笑不停止的娇憨的少女婴宁,此篇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婴宁的笑容与她的爱花,将婴宁的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让我们通过文字都似乎可以看到一个拥有绝美容颜的女子手中捻着一枝花笑得前仰后俯。而她的笑也正突出了她蔑视世俗礼教,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痛恨丑恶的行为的性格。花,是大自然的美,笑,是人间的美,她兼而爱之,正表明了她的至美。此外,作者通过此篇文章,通过对婴宁形象的刻画,揭露了那个时代对女性性格,行为等方面的压制,批判了那个社会对妇女的压制与束缚, 同时也是对中国旧的封建制度、封建文化中的落后、迂腐、畸形以至病态的一面的批判性的展示和抨击
关键词:婴宁 纯真 封建礼教 批判
正文:《聊斋志异》为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本小说共包含491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采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通过对鬼狐世界的描写,来反映蒲松龄本人的对这个世界的不满以及希冀,作品中所写的聂小倩,连城等,为爱可以牺牲一切的精神正是蒲松龄内心对于真正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世界正义的渴求,所写的婴宁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本真的追求,一方面又通过婴宁来抨击当时社会对妇女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最终导致的人物性格缺失
《聊斋志异之婴宁篇》中,婴宁是一个爱花爱笑的姑娘,作者通过反复的描写,将其天真无邪的模样刻画出来,“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5,容华绝代,笑容可掬”是王子服初见婴宁是对婴宁形象的刻画,也是第一次对婴宁的描写,婴宁的出场便是手拿一枝梅花面带笑容,也正是这样的她,深深的吸引了王子服,使其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7。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婴宁的笑代表着她的本真,正是她的真,她的纯使得她美,从而吸引了王子服,为他们的爱情奠定了基础。
当王子服寻她而来,看到的便是她执杏花一枝,俯首自簪的样子,婴宁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此处的婴宁在看到王子服的时候便想起他是上元途中所遇到的小生,如今他寻来,婴宁的心中也是欢喜的,遂笑了出来,在王子服在门外坐卧徘徊时,婴宁也时不时的从门后窥探,并不像传统教育下的女子那般羞涩,但这也正反映了婴宁不为世俗所拘束的性格。当养母让其与王子服见面时,也不改随性,在窗外便嗤嗤的笑开,进入门内,与王子服也不显拘谨,随性而自然,并且笑不可遏,在王子服对她作揖时也是忍笑而立,在她看来,他们已经见过,现在又来装作不认识来重新认识是很可笑的一件事。在小婢说王子服目灼灼贼腔未改时又大笑,显然这种说法愉悦了她,让她情不自禁就咧嘴而笑。出门之后,笑声依然不止,说明她对于王子服留宿也很开心,反映了她对王子服也有心,也反映了她放荡不羁的性格。第二日,婴宁在树上狂笑欲坠,且笑且下,在王子服扶她的时候女笑又作,丝毫没有给人做作的感觉,反而落落大方,在王子服跟她说夜共枕席时也没有像外界的女子般羞不能言,反而与养母说了,在小生急目瞪之时微笑而止并告诉王子服“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则反映了婴宁与养母的深厚感情。
在养母让婴宁跟随王子服离开的时候,婴宁笑至,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婴宁喜欢上了王子服,在知道自己要跟王子服离开的时候没有不安,只有快乐,这是心思单纯的人才会有的表现,在被人怀疑的时候也没有恼怒,仍然以笑对之,母亲来了也没有刻意收敛,被母亲勒令就极力忍笑,出了门就又笑开了,并且,婴宁的笑是极具感染力的,她笑也会让人皆乐之,在行新妇礼时,笑极不能俯仰,她用行动表明了她对封建礼教的蔑视。
婴宁除了爱笑之外,也是极其爱花的,她的手中永远都有一支花,在住处也是夹道红花,来到王家之后,更甚至窃典金钗也要购花种,使其家里花草遍地,爱花也代表了热爱大自然,更深一层的可以认为是对本真的热爱。
婴宁是狐生鬼养的,自始至终都生活在山林里边,这个山林位于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里,没有与外界有过多的接触,这也是她养成率真性格而没有被世俗的封建礼教约束的主要原因,在山林里,她从来都可以率性而为,没有人会约束她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也没有人会告诉她女子要矜持,笑不露齿,在她的思想里,快乐了就笑,不需要考虑很多的事情,想做什么就去做,也不需要去用别人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像那句话所说的,做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吧,而正是这样的思想,让她可以一直保持想笑就笑的作风,让她可以一直这么的率真。她无拘无束,不知愁为何物。
然而,婴宁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下去,还是被世俗拖入泥潭,那个爱爬树,爱玩耍的姑娘终究变成了一个再也不会笑的,却操女红精巧绝伦姑娘,即使被刻意的挑逗,也再不复欢笑,这是她对封建礼教的逐渐认同,也是她在慢慢的适应封建礼教的表现,婴宁慢慢的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这个自由而美好的女子,最终变成了一个遵从三从四德的“淑女”,这是封建礼教强大力量的体现,表明了在那个时代封建礼教的不可抗性,但是婴宁的不复欢笑更是对封建礼教的无声批判,也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对那个社会的不满与愤懑。
文章的最后,婴宁产下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这是作者给读者留下的一丝希望,也是作者对人性纯真的渴望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然而,孩子真的能不被影响吗?真的可以在那种环境中依然保持纯真吗?这终究不得而知。我们,只能如此希冀。
http://www.dxsbao.com/art/845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