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过热闹现代的京都市区,在安静的居民区穿行许久,便能看到大名鼎鼎的今宫神社。而在神社之外,静静坐落着一家和京都几乎同岁的老铺——“一文字屋和助”。
这家全日本最古老的点心店,至今已经经历了25代的传承。但相比其历史,更让人吃惊的是它的专注:在1000多年的营业历史之中,它只卖一种食物——炭烧白味噌麻糬。
从平安时代开始,糯米的香味便在这里弥漫。在火炉上翻滚着的麻糬串子,更是陪着来神社祈福的人们度过了千年时光。
在京都,这样历经数代经营的店铺还真不少。在日本拥有最悠久历史的纯手工制作茶筒的“开化堂”,也是其中之一。在工业化量产盛行的今天,这个创立于明治8年(公元1875年)的京都老铺,仍然还在坚持使用百年前的工具和工艺手工制作茶筒。
由于制作复杂,开化堂每天制作的茶筒数量不会超过十个,价格也高得令人咋舌——每个售价高达15000日元。这也让很多人在买了“开化堂”茶筒之后,即使坏了也舍不得扔,有的还会上门来修。
从烤了一千多年的麻糬,到将一个小小的茶筒做成传家宝般的艺术品,日本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几乎接近疯狂。只是,虽然技艺越来越纯熟,产品也越来越精致,这些偏居一隅小而美的作坊却反而离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遥远。
因为缺乏新技术的迭代,导致产品产量不高,或是价格高昂,这些百年甚至千年老店的受众变得越来越狭小。事实上,这已经成为很多日本店铺共同面临的窘境。
曾无法进入普通家庭的马桶盖,如何革新?
与固守传统的老店相比,现代企业对于“创新”显然更为注重。同时,他们也更在意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许多新产品,就由此诞生。
如今的日本家庭,已经很难想象没有智能马桶盖的生活。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如今成为卫生间标配的产品,曾因为价格和性能原因一度无法进入普通家庭。直到1979年,松下研发了第一个自己的智能马桶盖,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还提高了性能,这才将便后水洗的奇妙体验带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自我的技术革新,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产品为生活带来的美好”,这是松下在推动智能马桶盖民用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比起闭门造车的传统匠人,似乎更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
现代日企中的“奇葩企业”
传统日本企业,大多都有着森严的上下级制度和严肃、压抑的工作氛围,然而在位于中国杭州的松下智能马桶盖全球生产基地却并不是这样,这是松下在进入中国之后制度改革的成效之一。
建立本土人才的团队,则是松下制度改革里的又一项举措。2003年,松下将一批年轻员工送去日本进行智能马桶盖的学习。学成归国之后,他们分别来到研发、制品审查、生产以及商品企划等不同岗位,形成了一支完整的本土团队。来自国内不同城市的他们,对中国家庭的需求有着深刻的了解,从而在产品设计研发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这也是松下成立本土团队的初衷所在:只有懂中国家庭需求的人,才能做出最适合中国家庭的产品。
为了产品能够更贴近用户的需求,松下还做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打破日企“一个人一生只在一个岗位”的传统,转而实行轮岗制度。从商品企划、研发到制品检查,甚至于销售第一线的营业人员,团队里的每位成员都要轮流去门店进行顾客接待、产品销售和门店管理的工作,以便能直接面对用户,切身了解用户的需求。
事实证明,这一举措颇为有效。在轮岗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发现了很多平时难以接触到的细节。
例如,研发人员在轮岗过程中发现,老年人是线下咨询的主力群体。他们对产品的意见也很集中,都反应操作面板字体和按键过小、弯腰操作不便等。
为此,松下特别研发了一款专门面向老年群体的产品——长辈机,这款产品采用遥控设计,同时对按键、字体都做了加大处理,从而方便了老人的操作使用。
这并不是松下第一次为特定人群而进行创新。事实上,早在1983年松下就根据女性独特的生理构造而研发了“女性清洗功能”,而后又研发了针对女性特殊时期的宽幅清洗功能。松下智能马桶盖的每一次创新,都与用户的需求息息相关。
这或许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核所在——以持续的创新,来应对用户越来越多样的需求,生产出用户需要的产品,而不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艺本身的进步上。在这一过程中,匠心将扮演着内在驱动力的重要角色,并通过不断的创新为企业和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
http://www.dxsbao.com/chuangye/206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