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少年创客携手新合山区儿童体悟民族文化,筑牢团结基石
文字/申智玲、宋清扬
2019年7月12日,“匠心少年创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桐庐县新合乡山区小学,开展了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团结友爱靠大家”为主题的思政课堂。创客团队深知文化强则民族强,民族兴则国运兴,携手革命老区的孩子们一起领略民族文化之美。与此同时,创客针对山区儿童,树立古村落民族文化自信,争做民族文化的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创客团队立足新时代,书写新华章;不辜负伟大时代,带领新合的孩子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蓬勃力量。
伴随着《大国文化》视频片段的播放,思政课堂正式拉开序幕。“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国家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志愿教师沈钰翔老师阐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带领孩子们走进多彩民族世界,体会民族文化之魅力。
伴随着“彩绘人生,魅力文化”绘画环节的开展,课堂渐入尾声。孩子们执彩笔于画纸上画出绚烂的民族服饰,也描绘出民族的美好蓝图。藏族的长袍、满族的旗袍、阿昌族的青布衫、布朗族的统裙……这些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是孩子们心中对不同民族的奇思妙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带领孩子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责任,最根本的是要引导孩子们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志愿教师胡飘尹说道。
一个个古村乡镇散落于崇山峻岭之间,繁华依稀;一座座文化礼堂古色古香,勾连历史。创客十五年如一日,带课下乡,孵化创想,以匠心镌刻支教百态,以童心书写盛世华章。
浙江大学生赴桐庐新合携手山区儿童绘制魅力花灯,感悟民族情怀
文字/申智玲、黄淑婕、束加斌
2019年7月12日, “匠心少年创客”团队为新合小学的学生准备了以“放飞想象力,DIY小灯笼”为主题的文化手工课堂和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团结友爱靠大家”为主题的思政课堂。本次活动以制作DIY小灯笼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在体会工匠精神的同时,创客团队针对山区儿童,树立古村落民族文化自信,争做民族文化的践行者。
“传说姜子牙封完神后,自已却没有什么司职。大年三十众神都归位,姜子牙却没有地方可去,百姓见他可怜,就在高杆头点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点灯笼的习俗。”伴随着一则传说,朱顾婕老师开始了今天的课堂。灯笼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在古时灯笼不仅仅用来照明,更是一种团圆喜庆的象征,人们常常会在灯笼上加上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以丰富灯笼的造型。
在了解了灯笼背后的文化理念后,志愿者教师引导着孩子们进入动手环节。一根根竹签在孩子们的小手下相互交错,形成了灯笼的基本骨架。随后,孩子们拿起画笔,在宣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缤纷想象,一笔一划间,换来的是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换来的是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的摩擦与碰撞。在完成了灯身的绘制后,志愿者老师将孩子们的作品贴在了灯身上,小小灯身内,表现着传统工艺的美感传达着孩子们的丰富想象,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时间的飞逝,转眼间就到了今天的思政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创客团队立足新时代,书写新华章;不辜负伟大时代,带领新合的孩子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蓬勃力量。
伴随着《大国文化》视频片段的播放,思政课堂正式拉开序幕。“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国家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志愿教师沈钰翔老师阐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带领孩子们走进多彩民族世界,体会民族文化之魅力。
伴随着“彩绘人生,魅力文化”绘画环节的开展,课堂渐入尾声。孩子们执彩笔于画纸上画出绚烂的民族服饰,也描绘出民族的美好蓝图。藏族的长袍、满族的旗袍、阿昌族的青布衫、布朗族的统裙……这些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是孩子们心中对不同民族的奇思妙想。
一盏盏精致的灯笼,链接纯真童心,展现古朴文化。一个个古村乡镇散落于崇山峻岭之间,繁华依稀;一座座文化礼堂古色古香,勾连历史。创客十五年如一日,带课下乡,孵化创想,以匠心镌刻支教百态,以童心书写盛世华章。
匠心少年创客:宫灯新合照,童心造童梦
文字/黄淑婕、宋清扬
2019年7月12日,“匠心少年创客”团队为新合小学的学生带来了以“放飞想象力,DIY小灯笼”为主题的文化手工课堂。本次活动以制作DIY小灯笼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工艺,体会工匠精神。
“传说姜子牙封完神后,自已却没有什么司职。大年三十众神都归位,姜子牙却没有地方可去,百姓见他可怜,就在高杆头点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点灯笼的习俗。”伴随着一则传说,朱顾婕老师开始了今天的课堂。灯笼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在古时灯笼不仅仅用来照明,更是一种团圆喜庆的象征,人们常常会在灯笼上加上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以丰富灯笼的造型。听着朱顾婕老师的详细介绍,孩子们的眼神闪闪发光,透露着深深的渴望。
在了解了灯笼背后的文化理念后,志愿者教师引导着孩子们进入动手环节。一根根竹签在孩子们的小手下相互交错,形成了灯笼的基本骨架。随后,孩子们拿起画笔,在宣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缤纷想象,一笔一划间,换来的是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换来的是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的摩擦与碰撞。在完成了灯身的绘制后,志愿者老师将孩子们的作品贴在了灯身上,小小灯身内,表现着传统工艺的美感
传达着孩子们的丰富想象,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孩子们的配合之下,本次活动顺利结束。一盏盏精致的灯笼,链接纯真童心,展现古朴文化。志愿教师王诗迪说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将传承中国传统工艺作为一种责任,积极参与到这类活动中去。”在这里创客尽己所能,将传统文化送至孩子们的手中,将匠心精神存放孩子们的心间。
http://www.dxsbao.com/gongyi/1790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