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次抗疫期间,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为抗击新冠肺炎和保障国民生活的顺利进行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然而,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的权益保障也是非常重要却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方面。
在此次“‘给你,我的手’——聊聊疫情下的志愿服务”暑期实践活动初期,志愿者权益保障小组采访了四位在抗疫期间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志愿者,以便从他们的视角了解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现状。
8月3日,媒体组和文案组的同学集思广益完成了采访稿的撰写,与此同时联络组的同学们也在积极地寻找合适的采访者。
8月5日,联络组的同学请到了武大一线社区志愿者郑老师分享他的抗疫经历。郑老师的工作很辛苦,他在疫情期间一共值班59天,每天工作7个小时,没有休息时间,主要负责病人的风控,包括封隔确诊病人门洞,运送传递病人的生活物资和快递等。在采访中,郑老师多次指出了志愿服务过程中防护用具明显缺乏、对志愿者工作管理和保护欠缺的问题,他只能用提前买好的口罩、防护镜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但郑老师并没有抱怨,他认为此次疫情爆发突然,志愿者的集结也很仓促,在初期出现一些不足情有可原。尽管工作风险很大,郑老师依然义不容辞,他表示在疫情期间能做一些事“这是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一个人的一个普通的愿望”。
8月6日,我们采访了武汉大学团委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中心主任陈宇凡、武汉大学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成员马雨聪和为湖北地区筹集价值近八万元的物资的公益人单文博,三位志愿者都分享了各自对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看法。单文博的团队由于是个人组织的志愿团体,只能靠个人来规避风险,但作为组织者,他会联系心理咨询师协会等公益组织给志愿者进行一些免费的心理疏导,也建议志愿团队可以与心理咨询团队合作,在给予志愿者们以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的同时也避免他们遭受心理创伤的伤害。对于志愿服务和自身安全冲突的情况,马雨聪认为:“…要首先保护好自己,然后在此基础上坚持志愿服务活动…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护措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陈宇凡学姐则对未来志愿者权益保障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她希望线下志愿活动要保障志愿者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线上活动也要有统一正规的平台管理志愿者,她也提醒志愿者们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看志愿活动的主办方是否正规,比如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保障、是否购买保险等”。
单文博的获奖证书和奖牌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谭建光教授的课题组在疫情期间开展的调查报告显示,志愿者们在开展志愿服务中对自身权益有着很高的需求,尤其是对于生命安全的重视和保障。志愿者权益保障工作的完善刻不容缓。
之后,实践团队还将继续探索,希望志愿者们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爱心时,能少一些顾虑和担忧,多一些鼓励和安慰!
文字:徐佳宁
图片:孙基泰(受访者提供)
http://www.dxsbao.com/gongyi/3234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