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魅力竹编贡献天府力量!“竹编韵与天府味”团队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张奎 任雯茹 助力乡村振兴,勇担青年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每一代青年人都有独特的际遇,都需要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机械工程学院“竹编韵与天府味”团队响应党和时代的号召,前往崇州市道明镇进行调研,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诺言。 为进一步了解竹编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西华大学“竹编韵与天府味”团队于6月23日前往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崇州市道明竹艺村是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振兴样板村。崇州市道明镇地处川西平原,竹资源丰富,编制材料、工艺独特,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所产竹编造型别致,精巧细腻,经久耐用。道明自古就是产竹之乡,从清朝初年就有平面竹编、瓷胎竹编。“道明竹编”品种繁多,竹筐、竹篓、竹椅、竹扇……造型新颖别致,工艺精细,道明人用竹编传承匠心。“道明竹编”更是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的特产,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而竹艺村便是以竹编艺术品为生的网红艺术村落。 早上9点,指导老师廖傲梅与实践团队从学校出发前往本次三下乡活动目的地。安全抵达后,廖老师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安排,同时叮嘱了成员们此次活动的注意事项,成员们牢记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有条不紊地开始进行各项工作的规划。 团队经过简单休整后,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首先廖老师与当地政府就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意义进行沟通。在政府及当地村民等多方帮助支持下实践活动步入正轨。下午,实践团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竹艺村,具有竹编特色的艺术坊渐渐映入眼帘,村中的竹编艺术坊由两套民屋改造而成,里面摆放着许多由竹编编制而成的“老物件”——篓、箕、篼、筛,每一个竹编均由村内手工艺人制作,甚至房屋的包梁,也是由村民用竹子加工后一条条编制上去,单调的竹子在手工艺人巧夺天工的双手下变成各式各样的小物件,艺术坊外有各种竹编手工作品销售,可供游客购买,游客可以亲身体验,零距离感受竹编艺术的魅力。竹文化不仅在思想上影响着当地居民,而且在生活中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竹制品在竹艺村随处可见,村子的整体建筑风格都与竹有关,村民坐竹椅,用竹桌,竹子制成杯垫及隔热垫,村里有饭店和民宿,游客可在村里吃饭、休息,体验"与竹同居"。当地居民用他们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竹编技艺,感受竹编技艺的魅力。 在之后,团队成员通过当地村民的口中了解到,竹编对于村民们不仅是一种赖以生存的方式,更是一种技艺的传承。将竹编这种无法被机器替代的技艺,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通过一天的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成员收获颇丰,体会到竹编艺术跨越百年的独特韵味,同时团队成员们也根据今天的调研成果,部署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团队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开展后续工作。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与改革同行,与振兴为伍,与发展为伴,与复兴为友!
http://www.dxsbao.com/gongyi/4475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