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但需要果蔬药材,却也一样迫切的需要蔷薇与地丁”。为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普通话扶贫号召,培养提升各省市地区学生普通话自信心及文学素养,临沂大学同新社于1月13日至1月19日召集来自十三个省市的儿童相聚云端开展为期一周的“同贺新春,云程发轫”线上云支教活动。为增强各地区农村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特开设“普通话基础”与“文学鉴赏”两门创新艺术类课程。
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
“普通话是乡村艺术文化中最敏感的末梢,这项艺术形式相比于其他来说,更像是万金油一般的存在,也是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我的线上支教我希望它可以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助学课程开启前,了解了小朋友们的普通话学习需求后,志愿者老师李勤圆许下了这样的美好期愿。
“迎难而上是每个年轻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所必备的态度,身为团员更应该身先士卒,展现新时代新青年不畏困难的精神风貌,我努力寻找了常见物体的形状模拟口型来克服学生们的理解问题,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发音的误差。”不同学生的接受和喜欢程度往往存在差异,因此授课的过程中不乏困难与挑战,但志愿者通过课堂与课后的作业沟通全面掌握各年级同学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寻找解决方案,调动起学生兴趣,真正做到了推普在身边。
尽管课程的开始很多同学扭捏不好意思展现自己,但课程的最后他们都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尽管课程的开始很多同学只会用方言,很少有人用普通话回答,但是最后大家都渐渐的将普通话用语当成了一种习惯,正是这些蜕变见证着少年们的成长。本次课程的开展承载着团队成员的希冀通过普通话教育提高孩子们的普通话能力水平,树立同讲普通话的意识,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提高学生们对外沟通的普通话水平,协助同学们叩响步入社会的大门。
深探文学梦,拓展新视野
每一堂文学素养课上,都是一次会心的交流。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它也是一份心灵的承载物。课堂上,志愿者陆佳颖以诗中有情,言简义丰的诗词《青松》为例引导高年级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入境悟境,使孩子们沉浸其中,从诗句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志愿者王新茹则因材施教选用李白的《古朗月行》带领低年级同学体会比喻的妙用,感受瑰丽的艺术形象。从而在各志愿者的协作配合下令各年级同学都能在言语的领悟中汲取文学精髓,提升思想内涵,在学生的心中种下文学的种子。
一堂好课不是知识点的密集输出,而是同学们思维的不断启发。课程志愿者引领学生欣赏小说细节的深刻意蕴,揣摩话剧台词的潜在含义,点明诗歌意象的意义指向,弄清散文语言的言外之意……在每课时的文学素养课中志愿者都尽己所能引导学生发现认识意象,感受意境,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以类似的情感体验,去领悟作者自我抒发或从旁描述的出神入化,把握作者内心所感的至真至诚,从而帮助孩子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培养阶段中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在成才之路中从文字中寻得星辰。
以青春志愿力量书写青春,矢志助推文化兴国。本次寒假云支教活动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设立“普通话基础”与“文学鉴赏”课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助推文化强国基础建设。同新社将继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过青年一代的接力棒,为百年的奋斗史再续华章。
http://www.dxsbao.com/gongyi/5410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