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支教活动来到了,今天我的所有感受,可以用一个病句来概括来形容,熟悉里混杂着新鲜。
早上起来,是熟悉的天马男寝18栋,新鲜的是我就要离开那去支教了,支教这个词,见过多的是在电视或者网络上,这个词儿是熟悉的,但是真正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小村学校真要去实际践行的时候,他又是新鲜的了,别有一番认识。
坐在车上,有人能够猜出我想的是什么吗?估计没有,我想到的是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对于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知青们的描述,当然思想不由自主的存在有故意拔高自己的倾向,我们并没有他们当年过的艰苦,干的火热,即使我们也有着一腔青春热血,不过多的可能是想要体验新鲜,或者想要获得某种诗意感,文化感以追求自我满足。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完全承认。我在车上试图去找一些关于知青运动的信息,去找到一些可以把我代入到里面去,偷偷享受那种文人的酸臭吧。
享受了一会儿就咪了眼,昨天晚上和吴涵对支教和大学生活展望的太长了,实在困乏了,不得不抛弃背叛了支教路上的风景。
很快,就到了支教的小学,起初还以为会是乡镇小学,没想到是一个村小,这唤醒了我对我的村小的回忆,那个时候,我们也是可以只从在那奔跑追赶上便感受到快乐的,像这里的小朋友一样,当然也有对比的刺痛感,同样是村小,我们那个也曾辉煌过的村小竟然没能办的下去,用我们的方言说,就是倒掉了,建筑没有倒,小孩求知的心也依旧在……
在学校里面,看到了外面的一个老人,当然,在他的黑色影子里还存在着千万个一样的老人,千万个一样的小孩儿,他们都有一个苦恼——缺爱,(一家之言,接受反驳)但是长时间像那样的生活,他们似乎习惯了,不祈求细雨连绵的滋润,哪怕是久旱逢甘霖,都表现的有点对本该有的关爱都不显得有点不知所措了。阐发了太多的感受,差点忘记了对那个老人的描写。
他是一个拄着拐杖,拖着载着不轻物品的简易拖车,向山推进了起来,可能连冲锋都用不上,冲锋显得重大而不寻常,推进则更日常,因为只要他要出门,便是会有这样的经历的。山比我想象的陡,老人的房子所在位置远比我想象的高,完全就是又高又陡,而老人不仅跛脚且人也老,竟83岁了,一切都似乎都有点暗淡,幸运的是门口老婆子远远的望着,等着老人回家,还算是有些色彩。留守老人和儿童这个词我熟悉,自己还曾经算是留守儿童,以前总对他们或者自己怀着的全是悲悯,现在觉得,任何生活都是有色彩的,富裕也好,贫穷也好,有人陪伴也好,孤独也好。
在这支教的日子里,我希望能给周围的人,更多的人的生活带来些色彩,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些色彩。
http://www.dxsbao.com/gongyi/5618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