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扬州8月19日电(通讯员 郭雨欣)夏季是炙热而又热烈的,青春亦是如此,又是一次难忘的回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专业“萤火之行”志愿团队于7月1日始,在南京、苏州、扬州多地联合地区中小朋友开启了暑期公益支教活动。课程分为“小小主持人”、“心灵成长”、“我是小画家”……大朋友陪伴小朋友奔赴了一场丰富而充实的童年。
赏古诗 解诗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古诗相信同学们都有所耳闻,今天,我们就来完整地学习这首《春江花月夜》,那同学们知道哪些和水有关的诗句呢?”志愿老师提问道。小朋友们积极举手背诵自己熟悉的古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水随天去秋无际,云入山来寒不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生互动过程中自然地引出这堂课讲解的新古诗。在课堂上,志愿老师介绍了作者张若虚的诗歌,邀请了解的小朋友背诵出之前所学的同作者其他诗歌,每位同学都自告奋勇。解读古诗时,志愿老师从诗题着手,“这首诗以月、以江水为背景,描写一幅春江月夜图。”小朋友抢答道。在志愿老师有感情地朗诵了这首古诗后,小朋友们也按照老师的诵读,用红笔画出停顿符号、拼音标注不会读的字音,独立、完整地诵读出这首古诗。在此基础上,赏析诗句是必不可少的。诗句中每个字词对应的词义也都会熟记,“滟滟是形容波光荡漾的样子,芳甸书下注释有表明那是开满花草的郊野。甸是郊外之地。”通过逐字逐句地赏析,小朋友们逐渐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理解了诗中描绘的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图为志愿老师帮助学生学习读音。
摆图形,理难题
数学课上,直观图形对小朋友们来极具吸引力,同时也是一场眼力与想象力的双重考验。上课伊始,志愿老师拿出来一块长方形图形摆弄着,“这个长方体我们可以和什么图形结合组合成其他多种多样的图形吗?”四组同学举手后,上台操作,各自不同。有的拿起来三角形,有的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等等。拼成后,每位同学都得到了各不相同的图案。分组独立思考后,小朋友们进行了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先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七巧板)摆成图中所示形状,有没有多种方式,看看谁能又快又好呢?”志愿老师说完后,学生都动手操作起来。老师在黑板中画出多种方式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交流起操作结果。在志愿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通过直观思维,自己动手拼图,考验了手脑配合能力。
图为小朋友们学习七巧板
以巧手,折万物
除却每天学习的专业课外,志愿老师还特别开设了手工创意——折纸课。志愿老师为每位同学发放了五颜六色的正方形纸后,展示出了自己制作的小兔子。“首先,我们要在这张纸边长的二分之一处对折,再沿着对角线对折,形成两个三角形;接着,将两边都沿着斜边二分之一处对折,反面同理。”每一步志愿老师都讲解得很细致,同时会观察学生折叠情况,有不会的或者出错的,都会一对一指正。遇到重点难以操作步骤时,也会重复进行多次演示,或者请学会的同学帮助不会的同学,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会折小兔子。“这里我们要将这两边折叠出去的部分塞到下面的‘口袋’里,这样我们进行最后一步时就不会出现多余的色块。”志愿老师向学生解释道,“最后一步非常简单,在我们折出的这个角上吹气,让兔子的身体鼓起来,形成立体的小兔子,然后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小兔子画上属于他的眼睛,这件作品就大功告成啦!”不同的孩子们创造了不同的兔子,每位学生都将自己手中的兔子展示了出来。手工创意不仅仅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孩子们成长大有裨益。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自己手工作品
点点萤火,照亮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点亮了他们的童年时光。志愿老师在实践中检验课中知识,也收获很多课中学不到的知识;学生们同样在吸收书本知识的同时掌握了更多的生存技能与课外拓展,不再局限于文字。“萤火之行”公益活动,大朋友和小朋友暑期携手相伴,一同成长,共同谱写独属于自己的盛夏。
http://www.dxsbao.com/gongyi/6332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