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燃烧的火焰遇上水气球,当倒置的水杯挑战重力法则,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课堂里爆发出阵阵惊叹。近日,武汉理工大学制药工程zy2302班的10名大学生走进附属小学三年级课堂,以“生活中的奇妙科学”为主题,通过“烧不坏的气球”“杯中悬浮水”两个趣味实验,为30余名小学生带来沉浸式科学启蒙。

沉浸式体验激发探索热情
活动现场变身科学工坊,大学生们以“1带4”小组模式指导实验操作。在“大气压强水杯”实验台前,孩子们轮流体验倒置水杯的神奇时刻。“我成功了!卡片真的托住了水!”不少同学兴奋地向同伴展示成果。通过浸湿卡片形成水膜,利用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强实现水悬浮”,这个制药分离技术的基础原理,在孩子们手中变得触手可及。

“魔法课堂”揭秘科学原理
在“火焰气球”实验区,大学生田富荣将注水气球置于酒精灯上,跳动的火苗引得孩子们屏息凝神。“气球竟然没破!”当看到火焰中的气球完好无损,学生们惊讶地捂住小嘴。实验团队随即揭秘:水的高比热容吸收了大量热量,形成保护层隔绝了橡胶熔化。这种“水火相容”的现象,正是制药工程中传热原理的生动体现。

武汉理工学子科普行动:传承科学精神,弘扬传统美德
这次开展科学实验课堂的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传递的实践,更蕴含着深刻的育人意义,体现了尊师重教、知行合一、薪火相传等中华传统美德精神。将传统美德融入科学教育:用“水膜托杯”实验诠释“上善若水”的智慧,以“燃烧的气球”暗合“火候分寸”的中庸之道,在现代化表达中激活传统文化基因。

这场科普行动既是现代青年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大学生通过“实验课堂”架起桥梁,让科学精神与“仁爱、协作、笃行”等美德交相辉映,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也为传统文化赋予了科技时代的鲜活注解。
学院: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封德恒
摄影:田富荣
编辑:陈星宇
http://www.dxsbao.com/gongyi/7263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书院邀请人文学院中文系上官文坤老师于23号楼1楼活动室开展“……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员作《汇聚青年激昂力量,谱写实践育人华章》专题讲授。学院团……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加强人文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传统文化馆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负责人会议。院党委副书记赵燕松、团委书记齐朝阳、学生团委副书记陈永斌、社团……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27日下午3点,我院副院长林胜教授主持召开学院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帮助学院老师解决申报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全力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28日上午,人文学院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学院党委委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建办相关负责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刘玮书……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25日晚,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教授胡荣应邀到我校严复群学讲坛(第88期)开展讲座《思考与学术创新:我的求学与治学经历》,社会学系甘满堂……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为助力学生明晰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升学与就业竞争力,人文学院于3月20日在人文学院402教室举办就业规划宣讲会。本次宣讲特邀新东方前途出国资深顾问团队,围绕考研、留学、就业三大板块展……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3月20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玮、院长吴慧娟一行9人赴同济大学开展调研交流。此次调研旨在深化校际合作,共谋新文科建设发展新路径。院领导先后走访了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福大人文记者团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