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标志,从它产生到现在的普遍使用已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时间。独具一格的方块字应当在一代代人中传承下去,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播和延续。然而随着网络科技的逐渐普及,我们早已习惯用电子产品来敲出一个个字,“提笔忘字”的现象每天都在上演。既然我们都是这样,更何况学生呢?
因此品味汉字的魅力,传承汉字文明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也是我想给同学们上《趣味汉字》这堂课的原因所在。这不,我在“放牛班”和“学文班”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趣味汉字》,带他们走进汉字的世界,领会方块字的迷人之处。
讲汉字的起源时我用了“仓颉造字”这个神话传说来引入主题,但说实话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第一次见面我还是有点紧张,以至于说得有点结巴,甚至语无伦次。不过正式开始讲课时我慢慢地克服了紧张的情绪,渐入佳境。我在两个班上课时,都会问同学们有没有谁知道并且愿意来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不同的是五年级的“放牛班”没有同学知道,而六年级的“学文班”有同学知道并能流利、较准确地说出故事的来龙去脉。高一级的学生还是见识广一些,多少存在些眼界和表达能力的差异。
接着我选用了十个词语进行解释说明,这些词语都会有相应的图片展示,便于同学们理解并掌握词语的含义。我在讲解词语时也对组成词语的汉字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说明并拓展,让他们能够通过一个字记住更多的字,而不是拘泥于这一个字。我觉得这可以为学生们扩展词汇量,学会更多的词语提供一种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联想把结构相似的字串联起来。同样的步骤流程,在“放牛班”的进度要稍慢一些,但感觉“放牛班”的同学整体来说要积极一些,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文班”设立了小组竞争制,通过上课回答问题加分来促使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当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来没举过手的同学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除此之外当“学文班”的同学们看到有些直观的图片时会表现出惊讶、不可思议的表情。这两个班的共同点就是同学们都积极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总有那么几个同学表现出比其他同学多一些的活跃。整个课堂气氛也没有很严肃,而是轻松活泼。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孩子们既没有那么反感,又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这种教学方式也有要注意的地方:不能放任同学们随意而为,课堂纪律还是要照常遵守;课后要适当地布置作业,以巩固和加深他们的印象,不能只是在课堂上听听笑笑就过去了,而是要真正学到知识……
在“放牛班”和“学文班”的第一堂课感觉还可以,不知道在咱们自己“思齐班”的效果如何?期待在“思齐班”的第一堂课……
http://www.dxsbao.com/news/1032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