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通源乡,万千水利情”·水利水情篇
/碧绿入眼,库水如蓝/
初见剡源水库,只是在汽车上淡淡一瞥,满眼的绿色映满眼帘。通源乡山色清明,水更是清冽可见。即使是隔着一层车窗,也难以阻挡这碧绿库水对我们的洗涤。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实践队的成员对这剡源念念不忘,终于,在7月18日至7月19日最后两天的行程里,国教院水利水情调研团春泥护花实践队的成员对剡源水库进行了集中调研服务。
据《嵊州剡源水库志》记载,剡源水库位于县城以西长乐江支流郯城江上游。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工程。自1958年水库筹建动工,于1980年全部完成,坝高四十一米,总库容一千零零一万立米。1981年后,历尽二十七个寒暑,实现了灌区人民千百年梦寐以求的夙愿,灌区生产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灌区,洪旱频仍,如今旱涝保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效益十分显著。
根据实践队的采访了解,通源乡及周围村庄的乡民、村民们的饮用水都是取自剡源水库以及山中的天然水渠、河流。其中剡源水库作为最大的水源,以其清冽的水质在众多水源中脱颖而出。
当然,好的水质少不了好的管理。在实践队前往剡源水库管理房的路途中,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不同内容的通告。可见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剡源水库的管理,重视加强民众意识。
到了水库管理房之后,成员们找到了管理员,向他询问了“五水共治”政策对剡源水库的影响。在这之前,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剡源水库曾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管理员向我们说道,自“五水共治”之后,政府便更加重了对剡源水库的管理力道,每一年,剡源水库的管理者都会记录下一本《水库巡查手册》,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强调对水库实行日日管理,还记录有《日常巡查记录表》,并且对大坝管理也规定了一些责任制度。
/静流通源河,落实河湖长/
结束了剡源之行,大家转场到通源河。通源河是一条安静的河流,沿着通向外面世界的马路,静静流淌。
实践队沿着通源河一路往上,找到了通源村河长公示牌。河道要管理好,河长制肯定少不了。而通源只是一个山中的小村庄,但实践队的成员却在这看到了非常明确的嵊州市村级河长公示牌,可见河湖长制覆盖面极广,且落实相当到位。
为了在更大程度上了解通源河的河长制管理情况,实践队还向当地居民进行了口头采访。从他们的口中我们得知,通源河在早些年间受到过污染,主要污染源是村子里生产番薯面的人家向河道里排放污水、废弃物,但是后来经过政府的治理,通源河重新焕发生机。现在的通源河,每个星期都会有专门的清洁人员进行清理,村民们表示,通源河的治理主要得益于河长制的实行,加上现在农村许多人的环保意识已经跟上,形成了一种自觉性,使得河流越发美丽、洁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有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通源河对通源乡乡民的恩惠,河水不仅流经许多田地,随处可见的是村民们在河边垂钓的身影,河里的小鱼非常之多,一吊一个准,更有小朋友表示,他们经常在河里玩耍嬉戏,抓螃蟹、虾米。这样的一条河,对乡民意味着更多的是一份灌溉之情、养育之恩。这方水,明净、充满活力与生机,养育了这方人——朴实、善良又热情。
幸福是通源乡的代名词,心下想时:水文即人文。
http://www.dxsbao.com/news/1092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