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坡村之行,收意外惊喜
——“曦和”调研获新进展
7月19日上午8时许,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曦和社会实践队调研组成员黄国梅、黄珊珊、梁艺译在副队长张华林的带领下,前往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进行调研活动,实地考察当地盐田生产和放坡村的海洋文化,收获颇丰。
早上九点,“曦和”调研组四人来到南极村灯塔图书馆准备查阅资料,等待许久方才了解到南极村灯塔图书馆今天闭馆一天。随后,我们在艺术家部落开了临时会议,在商量下一步计划之后,一行人决定步行前往放坡村实地考察盐田生产情况,计划通过观察盐田成品成色、生产工艺以及记录与当地盐田生产工作人员的谈话,初步了解当地盐田的整体情况。
经过一番问路,我们终于找到前往盐田的方向。盐田的道路呈多个“田”字分布,因此我们在实际进入盐田时走的是泥泞小路。初进入盐田时,我们以为田中铺满海水的地方便是盐田,被当地人告知盐田的具体位置并了解清楚盐田具体的模样之后,我们四人继续向小路进发。
在实际观察成盐的过程中,队员们通过看、摸、尝等方式对成盐过程有了初步了解,随后,我们看到附近有一间盐仓在装货交易,我们过去对装卸负责人进行采访。一番谈话结束之后,我们得知,虽然放坡村有一大片盐田,但实际用于生产的盐田只有半数,其余空置的盐田由于老板的资金不足尚未进行开发,因此才会导致部分盐田未投入实际产盐状态。
在离开盐田之后,“曦和”调研组折回放坡村村落,对当地进行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放坡村不少户人家的院子围墙都有用莫斯科红贝壳创作的装饰画,如鱼虾蟹、船舵以及一些人物和自然景观,当地还有不少关于渔民出海捕鱼的壁画。在对这些图案及壁画进行取景后,我们继续往村子中行走。
随后遇到的放坡村文化楼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舞台上有一群人摆放着大鼓、舞狮等等东西。据当地村民说,近几天会在放坡村开展雷剧的表演活动。此外,在文化楼附近,我们还发现了一座红色驿站,它专门用于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村民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继续往下走,我们还发现一座东坡草堂,据史料记载,北宋绍胜四年(公元1098年)农历四月,苏东坡流放海南便是由惠州经雷州过徐闻的,在角尾渔村逗留后,由此乘船登岛。为此,这个渔村被称为“放坡村”(意即流放海南时苏东坡住过此村)。在苏东坡被流放后,放坡村千年至今都敬贤如师、厚德重教,诗书礼乐、古风犹存。附近的珊瑚屋亦非常引人注目。这是一种用珊瑚石垒砌而成的房子,其外墙平整雅观,俨然对仗有致的律诗结构,而珊瑚石缝中,常有微风过隙,音韵悄逸,故珊瑚屋被称为“会吟诗的房子”。
在进入放坡村的大门口,我们发现了关于渡琼战役的宣传栏。经当地村民告知获悉,在当年渡琼战役时,放坡村村民水性奇好,屡屡帮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水性并成功帮助解放军渡过海峡,在渡琼战役中功不可没。这些宣传栏是为了纪念当时的勇士。
到了中午十一点多,“曦和”调研组打算返回基地整理资料。在乘坐返回基地的汽车上,司机和其他乘客都格外好客,他们告诉我们,放坡村村民家中使用红贝壳装饰图案,是因为当地政府为了打造海洋文化并绿色回收闲置的红贝壳请人设计的贝壳墙。当我们队员询问何处可以获得红贝壳时,司机欣然答应赠送我们一大袋红贝壳,供我们观赏与研究。
至此,调研组早上外出调研行动圆满结束。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断对放坡村进行考察,许多行动虽然出乎意料,偏离当初的调研计划安排。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外的相遇反而带来意外的收获。广泛搜集资料之后,我们调研思路变得更加开阔,这为我们调研项目的开展又增添一份强有力的资料支撑。相信接下来的调研工作开展会越来越顺利,我们“曦和”调研组一定必定会再接再厉,不负当初的许诺。
撰文:张华林 摄影:梁艺译
http://www.dxsbao.com/news/1103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