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签,常常用作食用工具的材料,却在简单的数学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中被作为教学工具体现着,并被制作成简单亦或是复杂的建筑模型。那么这小小的竹签,是如何实现这大制作的呢?
在长达两周的暑期实践的第十一天,我们理学院“科技助力两山理论,创新引领发展之路”团队展开了创作篇的第三个活动——“小建筑,大风采”竹签建筑。
7月21日上午,我们的活动准时在理学院1幢开始,物理实验中心的汪涛同学作为主讲人向我们介绍如何进行竹签建筑的制作。首先,他通过PPT与口头表述,向我们介绍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各事物中的广泛应用,从衣架、自行车、篮球架,到港口装卸机器、各式建筑,包括鸟巢、埃菲尔铁塔等标志性建筑。在介绍完之后,他带领我们用竹签制作拉索桥。通过几根长短不同的竹签,经过稍加修剪,固定,充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很快拉索桥就成功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与汪涛同学一起在理学院大厅进行了合影留念。
哪怕只是简单的竹签,在简单的操作之后也能够变成复杂的建筑模型,这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直接应用与直观体现。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为了解决那些书面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希望被应用于我们平常的生活之中,而这不是简单的直接应用知识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的不断的探索与思考。小小竹签建筑的制作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强了我们对于知识的思考与拓展,而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理学院 科技团队
潘 洁
http://www.dxsbao.com/news/113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