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共青团中央的“三下乡”政策,让山里的孩子们感受科普的乐趣,弥补他们科学教育的不足。近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赴湖北巴东“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9日在湖北恩施巴东县白沙坪小学正式开营。
意大利面和棉花糖是舌尖上的美味,但除了满足人们的味蕾,其实它还有别的用途。“让他们利用常见的意面和棉花糖来搭建自己想要搭建的模型,实现过程可能不是很容易,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是我们此次夏令营的最终想要他们具备的能力。”实践队队长汪智威说。
虽然实践队队员全部来自材料学院,对力学方面的讲解不是很熟练,但是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依然将课程精彩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棉花糖好软,好难搭呀!但真的很好玩,当我们的楼建起来时,我觉得特别开心!”当记者问到意面搭建的课程时,参加夏令营的孩子告诉记者。
“首先,我们通过三角形和四面体相对同类图像具有的稳定性的特点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在给他们一个方向的情况下,让他们思考怎么样能将建筑搭建的更高更稳定。”实践队队员周玉龙说。
当导线插入水果之后LED发出微弱的红光时,班级响起了孩子们的惊叹声。在水果电池的课程中,队员们并没有事先讲述实验操作,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叫灯泡亮起的方式。在略微讲解之后,又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怎样让灯变得更亮。当接受采访时,实践队队员匡盈盈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叫这些孩子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以后从事各种工作所必须的能力,这个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在3 D打印的课上,实践队员展示老师上课之前已经做好的作品。实践队队员周玉龙以画引题,由浅入深,用简单的画与立体图形的差别自然过渡到2D与3D的差别。待孩子们阅读说明书并大概了解了3D打印笔的使用方法之后,3D打印正式开始。
据悉,除了一个小组没有完成任务之外,其余小组的作品的都十分精美。不甘心就此失败的孩子们在放学之后不肯离去,坚持将作品完成在回家。放学时,发生了尤为感人的一幕,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作品,纷纷送给放弃高薪体面的工作,已经在这里支教了六年的支教老师袁辉。
整个夏令营持续七天,针对山里孩子们很少能接触到科普教育的情况设置课程,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等各方面科学课程,旨在在孩子内心深处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激励他们更好的学习。
“虽然他们身在大山,但这不能成为他们不能接受科普教育的理由,我们从武汉到这里,就是为了打开这些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感受科学之美,这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实践队指导教师梁爽告诉记者。为了这个目标,实践队将在这里继续开展接下来5天的课程。(通讯员:吴睿鑫 摄影:陈欣怡)
http://www.dxsbao.com/news/1145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