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风雨中的理工大,探索校史记载之外的校史历程, 7月20日,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百年青史,理工情”实践队于北校区校园内及学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路拍活动。
经过双方简单交涉,退休教师晋祥礼接受了实践队的采访。据老人介绍,1977年他从部队来到学校,并连任三届机电系辅导员。看到现在学校的男女比例变化,他调侃道,“当初,全校一千多人,女生就几个,俗称‘和尚庙’”,幽默的话语,逗得实践队忍俊不禁。在采访中,晋祥礼还他回忆道:“1938年2月6日,日本人占领焦作,当时的校董孙越崎立刻决定举校西迁,将能带走的通通迁走,不给日本人留任何东西,这便是迁校史的开始”,谈及那段颠沛流离的历史,老人脸色严肃,目光坚定,似乎那件事始终没有忘记,铭记于心,不敢遗忘。简单采访过后,感谢老先生,实践队送上精心准备好的贺卡。
在校园内奔走时,实践队还碰到了如今已88岁高龄的陈老先生。在采访中队员们了解到,中老人早在1961年便来到学校,并在矿院任教30余年,自嘲为“教书匠”。在实践队的追问下,他还讲述:“当初条件艰苦,学校设施不完备,全校师生都是在艰难中研精覃思。当时校园环境也没现在这般美丽,又小又破。但是,那段艰辛、坎坷的历史早已过去,如今学校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同学们更应珍视当下机会,立足未来发展。”当谈及明年的校110周年华诞时,陈老先生满怀感慨地对着镜头说道:“学校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仅要精于教书,还要注重学术研究。”六十多载,老人始终扎根理工,期待着母校越来越好。
当日下午,在队长马瑞菊的带领下,实践队齐聚学苑社区服务中心,这里文体设施齐全,是我校退休教职工的活动中心。实践队在中心环走一圈,正在桌球台旁休息的退休教师刘楚鑫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采访中,他谈到学校在六七十年代因交通不便、教师难聘等原因两次想要迁址郑州,但都未能如愿,刘楚鑫告诫队员们,环境能影响人,但并不决定一切,改变不了环境就需要改变自己。正是在一代代理工人的共同努力下,理工大逐渐突破地域局限,一步步取得如今傲人的成绩,成为许多小城市办大学的典范。在11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之际,刘楚鑫希望母校越来越注重A级学科的教学,增加优秀学科的数量,继续努力提高理工大的知名度。
百年沧桑锻炼坚毅品质,脚踏实地助力理工发展。通过了解退休教职工记忆中的理工大变迁史,传递他们对母校及理工学子的寄望,实践队一行也对串连理工校史、传扬理工情的有了更多热情和信心。
http://www.dxsbao.com/news/1241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