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改革攀峥嵘,今朝开放四海宽
七月流火,盛夏未央。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光辉岁月,与党同行”团队在院团委书记王磊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与鹏星社工组织社工以及受访人的合照)
培根说过:时间本身下正是立志改革这的楷模,它在运行中更新了世间的一切。40年风风雨雨,40年筚路蓝缕,40年薪火相传,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里,祖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蒸蒸日上。
如果说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门户,那么东莞市便是其中的窗口。为探寻改革开放足迹,彰显时代价值与魅力,“光辉岁月,与党同行”团队前往了东莞市大朗镇松山木村——一个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领跑者。
(图为黄效兰老人在唱粤剧歌颂改革开放的成果)
见证与感恩——一首粤剧唱出对改革开放的诠释
76岁的黄见平老人感慨在改革之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的生活困苦,凡是都是人力劳动手工生产,不像现在可以智能化机器进行大型生产;过去,人们住的都是瓦房,下雨天总会变得坑坑洼洼,但是现在房子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而且还有防震减灾的功能。
与此同时,老人还热情地为同学们演唱了一首粤剧,来表示她对于改革开放的感激之情。她说道:“现在,政府总是能做出及时的措施,这得感谢习近平主席。因为他,老百姓得到了许多福利。他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人。”
(图为经历过恢复高考的黄庆球老人在接受我们的采访)
传承与开拓——文化教育在实践中万象更新
2018年是恢复高考的41周年,黄庆秋叔叔刚巧参加了恢复后的第一届高考。之后成为了一名教师。他感慨,改革开放之前的学校较为简陋,设施不齐全,同学们挤在一个教室上课,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资金投入与政府部门的重视使学校物质建设更加健全,体制建设更加完善,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日千里。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任何一种现代文明,都必须从文化中吸取营养才能获得长足发展。而文化的繁荣昌盛更依赖于教育,教育是国家的重要防御力量,青年人的教育则是国家的基石,在改革开放中,开拓教育,发展文化,建立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好中国。
(图为曾经在大朗毛织一厂工作过的工人在接受我们的采访)
转型与升级——毛织产业在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向阳而生
“工业盛而商业荣。”短短七字是康有为对于国家发展前途的体悟与指引。诚然,工业的存在,譬如一辆装备精良的吉普车的发动机。那么,在东莞大朗,毛织产业的存在就起到了如此相当的作用。基于毛织产业是大朗镇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团队成员对于曾经在毛织厂工作二十年的工人进行了相关采访。在对他们的采访中,同学们了解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毛织产业在资源配置、人员调配、营销方式、生产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变化。
经济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早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就有所指摘,而在其基本建构中,工业支援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可以说,工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图为采访的情景)
此次在东莞的调研中,同学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当地在经济、文化、生活等等方面的变化。孙中山先生曾经教导过我们:“改革之任,人人有责。”改革并不是一行一业的革新,它渗透到国家的各各角落,只要有一处落后,那么它就会被淘汰。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树立革新意识,不拘泥于陈俗,敢于打破,敢于创新,敢于实践,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枫林新叶催陈叶,雏凤清于老凤声”的繁荣景象。
http://www.dxsbao.com/news/1271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