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则“撤校”流言,陕西西安户县蔡家坡小学学生家长纷纷为孩子转学,使该校学生突然大量流失,从50多名锐减至3名。学校是否还能再开办下去,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9月11日《华商报》)
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乡村小学不同,砖头垒成的凳子、四面漏风的墙壁并没有在蔡家坡小学出现。相反,据该校校长所说,学校配备有微机室、网络、图书室。这学期开学前,减速带和减速标志也在校门口安装好了。而即使在“流言”之后,据记者了解。面对仅剩的3名学生,该校老师也依然按标准完成教学工作,没有丝毫懈怠。
一所软硬件皆具的小学就这样在一则“莫须有”的流言的攻击下变得奄奄一息,而更加让人扼腕的是,户县教育局近期将发文“不会撤校”,流言最终被证实是谎言,但其造成的破坏又是否还来得及补救?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但是,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当前的农村基础教育仍很薄弱。在此次流言传播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及相关机构未能及时有力地澄清事实并制止流言,石井镇中心学校校长杨石信更以多数学生转去的三泉小学和蔡家坡小学同属一个学区为由,通知村上小学的领导不必干涉,却忽视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前往三泉小学的交通条件十分恶劣,有时连基本安全都不能保证。这种情况下,行政功能的缺位体现了乡村基层单位对基础教育建设的认识还大有可加强之处。
乡村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不可否认,放任流言传播导致撤点并校也许的确可以集中教育资源,减少教育开支,帮助早日建成教师众多,学生众多,教学设施完善,教学内容丰富的“一流名校”、“现代化校园”。但同时可以预见的是,这样的学校即使建成,也必然数量有限,且学费不菲,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许多乡村学子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的问题就是这样一步步形成的。
有的家长因为上学路程太长,中间的交通安全又得不到有效保障而选择了让孩子辍学在家。这与建设高质量校园以提高乡村教育,造福乡村学子的初衷显然背道而驰。
有的孩子也许不得不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上下学途中,无论被牺牲的是睡眠时间还是学习时间,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水平无疑都因此受到削弱。
有的家长则选择了举家迁徙,踏上漫漫“陪读”路。学费、生活费和因远离熟悉的生活区域而丧失的机会成本损失,零零总总加起来对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而背负着全家人的期望,日日生活在破釜沉舟的巨大压力下的学子们,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同样让人担忧。
要解决乡村教育质量问题,解决乡村教师问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支点。2013年以来,我国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等各种措施,力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大型乡镇学校的工作岗位,在薪资待遇和职业前景等多方面对乡村老师们而言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相较之下,选择放弃偏僻简陋的乡村学校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无论是当老师们辛苦经营的学校由于荒诞的传言而陷入低谷时却不闻不问,还是盲目地撤点并校,这些行为最终伤害的那些坚守在乡村岗位的老师们,他们身上甘于奉献,心系学生的情怀更是毋庸置疑的。别让他们寒了心。
要搞好乡村教育,就要搞好集中和分散之间的平衡。集中资源进行优化是必要的,但守好底线,留下数量足够的乡村学校以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更不可忽视。同时,分散也不是随意的,当地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人口与经济状况等要素都需要得到充分考虑。
http://www.dxsbao.com/news/127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