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为了探寻优秀家风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美德、响应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2018年7月22日-7月26日,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赴合肥市寻访历史名人优良家风家训实践小分队在张发勤老师和骆玲玲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合肥市进行实地调研。
活动期间,调研小分队实地走访包公园、李鸿章故居、刘铭传纪念馆等地开展调研活动。学习到了包拯“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的家训家规。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其家风家训也深深影响着包公的后代子孙以及许许多多爱戴他的百姓。直至今日,包拯的“三十七字家训”也对人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此次调研涉及问卷、访谈、文献研究三种调查方法,调查过程中首先向合肥市民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市民对历史名人家风家训的了解程度、历史名人家训对当代市民优良家风形成的影响等,在随机访谈中,与市民交流历史名人家风家训对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以此宣传历史名人的优良家风家训。
此次实践小分队还有幸采访到了李孝香女士,和李孝香女士进行交谈时,她提到在家庭问题上一定要老人与小孩互敬互爱,特别在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非常注重对孩子品质的培养,崇尚要尊师重道,做事要有毅力。她提出要向身边的人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深入交谈后,小分队还听她讲述了她的事迹,2011年8月,她的婆婆带孙女回家,遇上同村的村民好心带祖孙俩一程,但在路上不幸发生事故,婆婆不幸去世。后来,这个村民先后四次送来几万块钱,都被李孝香夫妻俩拒绝了。她说不能让好心人吃亏,好心是会有好报的,做人一定要以人为本,要凭良心做人做事。李孝香家庭“以德报德”“四送四拒”的故事,彰显了淳朴善良、宽容友善的良好家风。李孝香家庭曾荣获2012年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称号,李孝香也先后获得“最美合肥人”,“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等荣誉。通过此次采访,认识到家庭建设中需要有互敬互爱、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以及父母要以身作则等。深受感染和教育,她的精神也引领了社会良好家风家训的建设。对于学习和弘扬家风家训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小分队成员以高度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完成了调研活动,在走访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历史名人优良家风家训在当今社会仍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并且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社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dxsbao.com/news/1280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