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遍布全国各地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共享单车是否还如当初兴起时一样符合大众心意,又是否出现了新的困难与挑战?
7月18日,“共享新时代”团队按照原定计划,出发前往广州市大学城进行相关的调研。
团队成员于上午抵达了位于广州番禺区的酒店,一路上舟车劳顿,但是我们并没有就此松懈,匆忙办理了入住手续,稍作休整之后,将实践所需物品准备妥当,团队成员乘坐共享汽车前往大学城。
进入大学城,队员们首先发现的是很多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甚至被遗弃的现象。共享单车的各种鲜艳的颜色与它们的现状深深震撼了队员们的内心,眼前的一幕幕与当初设想的并不一致。这些废弃的共享单车堆放在路边零零散散,无人管理,使人误以为这些共享单车无人使用。
而实际上共享单车解决了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直以来,不管公共交通事业如何发展完善,始终解决不了用户从地铁口到目的地、从家到公交站牌等短距离的代步问题,而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单车成为用户短途旅行的绝佳选择。而在学生众多的大学城里,共享单车也是很多学生出行不可或缺的一环。
广州的大学城里共享单车的需求大、数量多、但多数存在被损坏及无人管理的情况。有需要的学生们面对着这样一种状况:“有一大堆的单车却并没有几辆单车可供出行”广州大学城由十所高校组成,在校学生有十几万,大学城里还有博物馆、商业中心、美食中心等,每日进出大学城的人极多,但是按照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这里并没有相应完善的共享出行系统。
而在湛江,一个面积大、人口多但是公共交通系统并不如广州的城市,同样存在着对共享单车的庞大需求。团队同样也曾在湛江进行了走访,但是结果并不客观。在团队的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并没有任发现何公司投放的共享单车,却发现了湛江市政府投放的公共自行车。这些公共自行车虽然没有大范围的损坏仪器情况,但却存在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无法使用”。在广州大学城内可以零星看到骑行共享单车的人们,而在湛江几乎看不到,也没有骑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们不可否认的是,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大大改变了人们出行,使短距离出行不再困难,也贯彻了环保出行的概念,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总结:从解决一公里出行的“天使”到占用人行道,停车位的“蝗虫”,共享单车的口碑和形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反转。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用户公众意识和契约精神不强。共享单车私有化现象,破坏共享单车现象一直存在。部分用户不明白“共享”的含义,为了自己的方便或者利益将单车上私锁,破坏单车的二维码等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单车的维修和回收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随意停放现象严重。共享单车当初的设计理念就是随走随停,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用车服务,可是这也导致了随意停放现象严重。而且,城市里的空地资源有限,也没有明确的自行车停放区域,这些都容易导致随意停放问题。共享单车占道,随意停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容,妨碍交通,严重的话容易引起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管控。
3.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和服务。首先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在一些地区过度投放单车,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增加当地单车的停放压力。其次,损坏的单车不能得到及时的回收和维修,使得市场上存在大量的破损单车,也阻碍了用户的使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最后,关于单车的停车问题,没有形成很好的监管,易造成随意停放现象严重。
最后:关于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共享单车投放问题,大城市“喊堵”,小城市“喊渴”。
除了共享单车公司自身的利益考究问题,本团队认为政府可以做出以下努力:
首先,企业与政府开展积极的合作。首先,政府可以帮助实现城市中“僵尸自行车”的回收和替代。那些没有人使用和认领的自行车占用了不少的公共空间,如果可以用共享单车实现替代的话,不仅可以减轻单车停放的压力,又可以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然后,最后,政府可以帮忙倡导共享精神,提高公众的契约精神,进一步完善社会的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的构建才是解决信用问题的根本之道。向民众普及“共享”的概念,让民众明白,共享是利“大家”,而不是“利个人”。
社会还在发展,人们的需求还在扩大,我们“共享新时代”的旅程还没有结束。这一天天气很炎热,我们每一个成员都在烈日下边流汗边努力着。作为广东海洋大学的一份子,作为在湛江生活的学生,我们希望在湛江能看到人们使用共享单车的身影,同样也希望每一辆被生产被投放的共享单车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http://www.dxsbao.com/news/1309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