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管理科,这里是业务大厅,这里是儿保中心……”,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救助站。救助站内分好几个科室,工作人员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站内工作有条不紊。救助站目的在于帮助流浪乞讨人员找到自己的家并将他们平安送回。然而,前来求助的人并不都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家庭地址,他们或神志不清,或记忆残缺,甚至还有聋哑人,不能与人正常的交流,也无法吐露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救助工作的困难所在,也是使人心生怜悯之处。
“谢谢,谢谢你们的帮助”,这是我们在“夏季送清凉”活动中听到的最多的话,每天上午,我们实践团的队员会跟随巡回救助车为那些在炎炎夏日流浪乞讨的人送去防暑用品以及一些食物和衣物。如果他们愿意,我们会将他们带回救助站,为他们提供一个临时救助场所。还记得当时救助的一位老人,脚有残疾,已经行乞十五年,起初他提防着我们的工作人员,并对我们冷言相对,后来队员们主动上前跟他聊天,他才逐渐敞开心扉,当我们把救助物资递到他的手里,他十分感激地说:“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好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救助站工作的一种肯定,也给在炎热天气下巡回的工作人员们的一种心理安慰。
除此之外,儿保中心的一个自闭症儿童也让人心痛不已。他从小患有自闭症,他的父亲因救治无果,将他抛弃在儿童医院,后来被医院的安保人员发现并送到救助站。我们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被绑在椅子上并且手上、耳后满是伤痕。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自残倾向严重,身上的伤都是他自己挠的,迫不得已才将他束缚起来。后来即使我们的队员多次尝试与他交流,但都以失败告终。我们常说自闭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闪耀,我们努力尝试却无法窥视他们内心的一角。
儿保中心多的还是因务工或者拐卖辗转到此地的妇女,有的人来的时间长,却也无法找回自己的家,原因在于语言交流存在障碍。她们有的来自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自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语言不通实在是很棘手的问题。与她们的交流很费力,但是希望我们的绵薄之力能够成为她们归家之路上的推动力。
此次社会实践践带给我的是对这些流浪汉和孩子们的怜悯和同情以及对这个社会温暖尚存的信任。我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努力下,这些妇女、儿童和流浪汉的生活环境会慢慢改善,我也相信,爱和温暖是这个社会的常态。爱在前方,温暖在路上,让我们携手并进!
(撰稿:“温暖同行”社会实践团刘文玉)
http://www.dxsbao.com/news/1322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