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春秋时期,秦穆公之女弄玉好吹笙,邂逅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萧史,知音相遇,萧笙和鸣,终成眷属,伉俪应和,引来龙凤,二人遂乘龙跨凤而去,这块土地因此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凤翔。
凤翔县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它被誉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孕育了西府社火、彩绘泥塑、木板年画等众多优秀传统民俗。为了探寻传统民俗中包含的乡土文化,长安大学赴宝鸡暑期实践队28名队员在队长陈英的带领下走进凤翔,近距离感受乡土民俗。
元宵锣鼓镇九天,凤翔社火闹新年
来到凤翔,实践队首先前往盐坎村走访当地社火艺人,轮流就社火的历史、意义、表演形式及现状等问题采访了当地艺人。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社火已有百年历史,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表达着百姓对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美好祈愿。从艺人们的字里行间,实践队员感受到当地社火从创立至今不断发展创新,与村民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
醉若山颓无旧侣,坐如泥塑有新功
当天下午,在城关镇六营村,当地泥塑艺人向我们讲述了凤翔彩绘泥塑两千多年的发展史和现状。随后,实践队员们前往“西府民俗艺博园”参观了具有代表性的泥塑作品,从这些作品夸张抽象的造型和浓厚艳丽的色彩中,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在一张泛黄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习仲勋老先生来此视察,并题字留念,更加坚定了实践队员学习发扬传统民俗的决心和信心。临走之前,当地艺人为实践队制作了长安大学彩虹女神泥塑像,栩栩如生的作品让实践队员们深切地感受到彩绘泥塑的独特魅力。
半幅半绡大年画,一联新句少游诗
“肖里村娃娃一丁丁,从小就会画门神”,这句口歌向我们展示了凤翔县独有的传统工艺——木板年画。凤翔年画源于凤翔县南肖里邰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如今,邰式木板年画仅余一位孤独的拯救者——邰立平老师。在邰立平老师家中,实践队员们首先听邰老师讲述了邰式木板年画坎坷的发展史,深刻感受到木板年画传承之不易。四十多年来,邰老师为了传承木版年画所付出的巨大心血也让实践队员明白了何谓“生命不息,传承不止”。随后,邰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代表作品,其丰满的造型、亮丽的色彩、美好的寓意、繁多的工序无不让实践队员惊叹先人的智慧。正如邰老师所说,凤翔地处西北,消息闭塞,凤翔木板年画最大程度保持了原有的拙朴特色,将中国独有的乡土气息演绎到了极致。
在走访参观之余,实践队也在周边进行了调研。全球化的趋势使国人逐渐认识到自身文化的重要性,这些传统民俗先后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促使民间艺术蓬勃发展。但它们的未来却并非一片坦途,浮躁的社会风气让民间艺术的消亡比产生更迅速,在文化自觉意识还未形成的今天,我们希望通过社会实践,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民俗,守护文化之根,让传统文化重放异彩。
http://www.dxsbao.com/news/1326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