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子助力苏绣——梁雪芳与苏绣的半生缘

来源:大学生网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作者:付小川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子助力苏绣——梁雪芳与苏绣的半生缘

为响应十九大报告中文化自信的号召,8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计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八仙队来到江苏省苏州市拜访了刺绣大师梁雪芳老师,了解梁雪芳老师与苏绣之间的故事以及苏绣在新时代的发展。

梁雪芳老师,朴实高雅的刺绣人生

1965年,梁老师出生在苏州镇湖,自幼随母亲学刺绣,早年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先生,后北上清华大学师从林乐成先生,进行纤维艺术研究,并由此创作了《荷韵》、《尔若盛开》等作品,逐渐形成了清净朴实、高雅简洁的艺术风格。她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艺术元素并与刺绣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达语言。其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苏绣,要坚持一辈子的事

采访伊始,队员问道梁雪芳老师,是什么支撑着她在苏绣这条路上走了这么多年。她表明自己作为一名绣娘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对于她来说刺绣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能够养家糊口的活计,绣花它就像是我们平时写书法、操琴或者雕刻,都是相通的一种艺术,它是一种活法,它不像大家说的是一种技法,它是一种生活的方法。所有的绣娘都把它融入到自己生活中,这是她们可以坚持一辈子的事。团队成员认为正是因为梁雪芳老师对苏绣的热爱与重视,才造就了今日的刺绣大师梁雪芳。

梁雪芳老师向团队成员展示刺绣珍品.jpg

梁雪芳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她的刺绣作品 陈媛媛 摄

苏绣,一针一线编织我的五个十年

“就像我妈妈说的那样,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工作,比刺绣更加安静、干净、纯粹了。”这是采访过程中梁雪芳老师所说的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一句话。队员询问苏绣在她生活中的角色变化,梁雪芳老师把自己四十多年来做刺绣的历程总结为五个阶段。十岁时,做刺绣是一种家教和道德的培养;二十岁时,做刺绣变成了一种手艺和工作;三十岁时,做刺绣是追求工艺3技术不断精进;四十岁时,做刺绣是表达情意的一种方式。老师说:“就好比你会写字了,你会把你的思想用文字去表达出来;你会表演,你会把你的情感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而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刺绣它其实是跟呼吸连在一起的,一呼一吸、一针一线、一上一下、一开一合都是连在一起的。最后一个阶段很好地描述了队员们此刻见到的梁雪芳老师,与刺绣融为一体,是那样的干净又纯粹。

格式工厂梁雪芳老师的母亲正在刺绣.jpg

梁雪芳老师的母亲正在刺绣 陈媛媛 摄

社会发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谈到关于苏绣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问题,梁雪芳老师表示现在做的刺绣和原来相比,丝的材料和手工针法上并没有太大改变,但是在作品呈现给大众之前,会运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防尘、防潮的防护,在继承传统的刺绣文化的同时,加大了对作品的保护力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刺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要,我们会在传统的绣品内容如花鸟鱼虫、草木风景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新的东西,或者结合一些西方的绘画艺术。”队员们能够感到说这句话时梁雪芳老师对苏绣美好未来的一种憧憬,这种憧憬来源于她对苏绣的热爱。

文旅融合,苏绣小镇翻开苏绣新篇章

梁雪芳老师与队员们谈到了对于苏绣小镇的看法,在古时的封建体制及手工艺落后的背景下,人们对于苏绣的需求,主要是作创意经济,为苏绣的发展打开新篇章。

通过此次采访,团队成员们不仅了解了梁雪芳老师的传奇人生经历,还了解了苏绣的制作工艺、文化特点以及发展现状等,更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惊人魅力。团队成员表示,他们会持续关注和推广苏绣文化,希望通过他们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苏绣,并让更多的人积极地加入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来。

采访队员与梁雪芳老师的合照.jpg

采访队员与梁雪芳老师的合照 陈媛媛 摄

http://www.dxsbao.com/news/1344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暑期社会实践||沿海城镇轴承行业繁荣发展
小不怕,把小放大,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 ——“慈兴”科创技术先锋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子走进苏州,探寻苏绣第一步:感受苏绣魅力,探索苏绣瓶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子走进苏州,探寻苏绣第一步:感受苏绣魅力,探索苏绣瓶颈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承载着江南的温婉柔美,苏绣的灵动气韵堪称指尖上的千年江南。而在现代商业的冲击以及众多传统手工 …
暑期社会实践||慈兴轴承行业的创新之路
善学牛韧性,无须狮张扬。——“慈兴”科创技术先锋队 轴承虽小,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全由此“转动”。轴承行业是一个让人并不陌生的产业,但是创新却很难。创新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勇气,以永不满足的精神提升 …
启东环境背后的“清洁工”--专访启东环保局
2018 7 27 由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组织的“启寻乡情,环行东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南通市启东环保局,对环保局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八一农大学子奔赴改革开放最前沿,领略深圳四十年巨变
为了在感受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8月16日,来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的”国情社情观察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深圳市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进行参观调研,学习交流。…
烟大学子赴台儿庄古城探寻先辈遗迹
7月20日,“探寻大战遗址 弘扬爱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人来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进行参观。据介绍,1992年10月12日,经中宣部批准,台儿庄人 …
绍兴文理学院暑期实践:文理学子步履不停 杭州新昌再续篇章
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探茶小分队”在绍兴市平水镇王化村茶初探,正式开始了“探茶”之旅。小分队成员们与平水镇王化村的“萍水相逢”,让她们从绍兴名茶日铸茶中初步认识茶、了解到了茶的魅力。茶文化博 …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党员先锋队暑期社会实践开展
通讯员 夏雅蓓 张迎晨 8月23日上午8:00,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党员先锋实践队队员在带队老师马莹的带领下,从学校北门出发前往周帮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为期8天,旨在突破传统暑期实践队伍支教的 …
山东大学“石头·记忆”社会实践团队探寻“石头寨”古迹
山东大学“石头·记忆”社会实践团队探寻“石头寨”古迹…
普及禁毒防艾知识,共创美丽文明家园
普及禁毒防艾知识,共创美丽文明家园——滁州学院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宣传禁毒防艾知识(通讯员:徐学超 摄影:宋长根 赵传艳)为了进一步拓宽禁毒防艾宣传渠道,提高广大群众对禁毒防艾等知识的认知,加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