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惟真守望实践队的一员,我随实践队来到了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园区。我们参观了手工编织展厅和工作车间,不仅看到了制作精巧的编织品,更是看到了阿姨们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参观过后,我有很多感触。
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巧娘宫手工编织展厅。赵英豪 摄
简易的草帽、舒适的瑜伽垫、精巧的小兔子工艺品、美观的小凳子、新颖的手提包,这些各式各样的产品竟然都是用玉米皮编织而成的,并且有的作品极其精细,令人难以置信。多少心血,多少精细,才能有这样的成果?我们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才明白巧娘宫背后的故事。
讲解员为实践队员讲解巧娘宫的发展历程。赵英豪 摄
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的创始人是刘金萍,她原本是后山窑村的一个普通村民,自幼和父亲学习编织,拥有一门手艺。她带着三个姐妹一起用玉米皮、蒲草等编织成工艺品后,到街上卖,却因此发现了致富的商机。后来,她慢慢创办了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吸纳周边无工作妇女和残疾妇女,为她们提供就业机会。经过不断的摸索完善,巧娘宫形成规模生产,手工编织遍布全国各地。
了解了刘金萍阿姨的创业经历,我感到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留意细节并且敢于创新是很重要的。说到编织,谁都不陌生,编织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是用玉米皮编织,谁又能想到呢?玉米皮本是被焚烧的,产生很多污染,但是刘阿姨却能把玉米皮与编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变废为宝。创意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应该学会留意生活的细节,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寻找机会,发展自我。
巧娘宫手工编织车间里阿姨们认真编织。赵英豪 摄
刘金萍阿姨的创新精神让我们敬佩,但是她的助人为乐精神也令人感动。她曾说:“我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富啊。”由于她的不断努力与接纳,周边的妇女有了新的工作,也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家里补贴家用,这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参观的那天恰逢周六,车间里阿姨们在周末依然积极自愿加班。看着阿姨们专注编织的场景,我心生一种感动,刘阿姨用大爱之心为别人开创机会,既成就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如今巧娘宫手工编织形成品牌,走向国际,并在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上亮相。
参观完巧娘宫后,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巧娘宫能够将编织这种传统手艺发扬光大并做到如此精致的地步呢?我认为这也许与当地的贫困有关。刘金萍阿姨最初也是为了摆脱贫困而想到了编织,而当地村民学习编织,也是为了摆脱贫困。编织对于她们来说几乎就是一种唯一可以牢牢抓住的工作,因此她们可以全心全意将自己的心血灌注其中。换个角度,如果是在大城市,在繁华喧嚣的大城市里,人们根本不会发现编织的奥妙与魅力,在繁华浮躁的城市生活里,人们无法发现这种传统艺术的精华。
一双巧手,一束蒲叶,一份精美,源于对贫困的摆脱,终于对艺术的传承;一种创新,一次尝试,一份爱心,一场辉煌。对于巧娘宫的参观让我感叹刘金萍阿姨的奋斗历程,更让我看到传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看到巧娘们对于编织的坚守与传承。
http://www.dxsbao.com/news/1347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