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情况关乎国家发展,历来为社会热点。据悉,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820万人。95后毕业生将开始走向职场。但是,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推迟就业,对就业保持观望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慢择业”现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慢择业现象,把握大学生就业心理。烟台大学风之彩暑期实践队,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
由于此项调查与大学生密切相关,我们选择大学分布较为密集的济南长清大学城为主要调研地,并以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管理学院等学校的各年级大学生和就业指导老师为主要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线上问卷与小队线下走访相辅相成同时进行。
7月19日上午小队全体成员在济南长清大学城集合,并召开会议对具体事项进行了规划,分配任务。当天下午,小队首先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自习室、餐厅等人群密集处发放问卷。与此同时,我们也采访他们对就业的打算和“慢择业”的看法,并做记录,一切进行顺利。
7月20日上午我们进入齐鲁工业大学。我们选择人流密集的路边发放问卷请同学填写,切实保障问卷结果真实可信。下午我们进入山东管理学院,并且邀请学校招生就业处的领导,介绍了一些学校学生就业情况以及现在“慢择业”趋势的详细情况,更加详细的了解到了“慢择业”这个问题,对我们的调查起到很大的帮助。
7月21日,小队调查地点放在了山东大学。由于山东大学作为山东省最高学府,调查结果将会对我们了解慢择业心理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调研活动的最后一站选择了山东大学。我们先在学校里发放调查问卷,邀请同学填写。为了获取更全面的数据我们还找到了几位准备考研的学长学姐,邀请他们填写问卷。一切进行顺利。
线上调查中,我们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转发电子版调查问卷,邀请调查对象进行线上回答。
7月21日下午,我们召开总结会议,将所有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并且讨论接下来的宣传以及总结报告的相关事项。
汇总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慢择业”现象的出现,与大学生本身及其家庭还有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毕业生选择“慢择业”一是因为经济发展得更快,就业机会更多,他们在等待最好的机会出现。二是因为大学生本身自主意识的加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但是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三是家庭的支撑,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家长有意愿支持孩子选择“慢择业”。“慢择业”并非人人能慢。选择“慢择业”年轻人做主。“慢择业”需要有良好的基础支撑,还需要自主意识的坚定。慢就业”引发的担忧:“慢择业”变成“懒择业,”青年责任意识缺失,“啃老”现象会蔓延;“慢择业”会变成“怕就业”,人一旦‘慢’了心,能不能再回到严酷的职业竞争环境里。
大学毕业,意味着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意味着完全独立起来,或者说,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无论是“先择业”还是“慢择业”,大学生都应该独立的有自己明确的规划,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选择“慢择业”的同时谨防“慢择业”变成“懒择业”“怕择业”
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小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为共同的目标努力让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我们对所调查的课题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此行收获颇多。
http://www.dxsbao.com/news/1349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