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小巷的风景,粉墙黛瓦的匠心
徽派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象征之一,聚集了徽州的山水灵气,融入了江南的人文观念。“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古人对徽州的向往和期盼可见一斑。
为更加实际的了解徽派古建筑的特点及文化发展历程,在今年暑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品味徽派民居”实践团队决定深入徽州地区,通过采访当地村民、学者了解当地徽派建筑的历史。通过寻访当地古建筑群,亲身感受徽派建筑文化。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分布于古徽州地区(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如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我们的实践团队选择了西递和宏村两处作为活动地点。因为安徽黔县的西递和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维护现状良好,对我们了解徽派建筑十分有利。
实践团队共七人于8月1日晚上从南京到达黄山市,休息一晚乘坐大巴到达第一个实践地点—西递。8月2 日上午实践队经过讨论将成员按不同任务分为采访组、测量组、摄像组,在西递景区与村落内进行工作。采访组沿村落边缘寻找村民进行采访,村民的语言朴素易懂地阐释着徽派建筑的人文精华和风水意愿。
测量组遍寻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完成测量,为后期建模工作准备数据。摄像组分别跟随拍摄。对于建筑的整体拍摄,我们借助了无人机。在一天的工作途中,团队成员对徽派建筑的特点和人文精神分别有了比较切身准确的了解,在晚上集合之后,成员间相互进行了交流,加深了整体了解。8月3日上午实践团队到达宏村,这一次团队自由分组,利用每个团员手中的摄影设备,拍摄宏村民居独特的造型,功能,装饰,结体。拍摄途中团队成员也获得了很多采访机会,体会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寻访过程中,团员就直观感受到了徽派民居独特的结构。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是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穿堂式和大厅式两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大屋脊吻。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飞来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即格窗。房屋四根顶梁柱上有浮雕,颇有讲求,譬如经商人家刻四季花鸟图以象征富贵、为官人家雕瑞兽图以寄寓高就。这些都是肉眼可见鲜明的徽派特色。在之后的拍摄发现途中,实践团员逐渐发现了一些细节方面的艺术,后来了解后发现这些大多都是徽派民居的“三雕”艺术。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我们的实践团队居住于村中客栈,可以看到民居中现代家具的痕迹,但徽派建筑的鲜明特色并没有被当地人抛弃,而是依旧活跃于村落的基础建筑中。在那里,徽式新建筑群时常可见。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融古雅、简洁与富丽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古村古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历经朝代的更替,见证历史的变迁,反映独特的民风民俗,传承着文化的延续,是不可再生和不可代替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继承利用。并且,古建筑古村落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极大的精神文明财富,与此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借此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寻访西递宏村古民居,了解当地独特的建筑文化精华,了解徽州美丽古老的文化,相信每个团员也受益匪浅。
http://www.dxsbao.com/news/1353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