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鸡鸣中闹醒,滴滴哒的声响吸引着我的听觉,打开窗帘,湿漉漉的地面上溅起小水花,多久不见一滴雨的苗儿滩镇,今天多云转小雨。
往常七点的天早已放亮,而今日八点的天仍是昏暗。鼻中吸入带有湿气的空气,夹紧短袖,风吹过裸露的皮肤,有点凉,不是冷,是一种清爽,正适合出去走走。
近几天,陪同法学院赴湘西自治州暑期调研团龙山组成员调研的一直都是镇里边的团委田书记和镇主管扶贫工作的人员。二位都是去年或者前年大学毕业,经考公务员后,被分配到扶贫第一线工作,真正从政时间稍短,但也深谙于当地的扶贫类政策和信息。
时间尚早,正好赶得上吃饭的机会,田书记带我们走进了苗儿滩镇政府食堂,陆陆续续有人端着饭碗从食堂出来,趁着天气凉爽,舒缓一下紧绷的工作状态。政府食堂每天提供两顿饭,一是上午八点半,一是下午四点半,中午不做饭,原因是镇政府工作人员中午不休息,从早到晚连续工作,多的是外出驻村人员,时常中午留在外村走访,山路难走且遥远,回来一趟不方便,时间上也不允许,早发现一户脱贫不达标的家庭,他们就能尽快改善生活。
镇政府职工食堂外状。
食堂是自盛饭,菜也是家常菜,六素一荤。饭后之余,在等着调取调研地资料的时候,我们仔细浏览了一下贴在办公大厅里的职务信息,当中一共72名政府工作人员,该镇领导班子整体趋向于年轻,过大半数全是年轻人,其中又以年轻大学生为主。
成员们赶赴贫困户访谈。
不等休息,田书记和随行人员就与我们前往隆头社区进行贫困户访谈。由于团队成员多为外地人,语言不通,同时为了发现自身在扶贫方面的漏洞,田书记主动提出要化身为小组成员,当我们的“翻译员”,也为问卷调查上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田书记帮成员们翻译当地方言。
当我们提及多久回一次家的时候,随行的工作人员向我们袒露了理想生活和现实状态,虽然每周都有周末的空闲时间,但“可能周五晚上回到家,还没歇脚,镇上就有临时通知检查或者其他扶贫任务,第二天早上就必须马上赶回镇里”,“当遇上年度数据收集的时候,最长两个月没回家一次,即便家就在距镇不远的地方”。虽然看得出有点失落,但他们还是无怨无悔地坚守在扶贫第一线,尽心尽力地为扶贫攻坚事业奋斗。“这儿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不等它真正建设好,我们心里也不踏实。”
也许大山里最忙碌的身影不属于大学生村官,但他们一定是适应环境最快,对扶贫事业最充满希望的一批人。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温室花朵,选择再次回到大山里,回到人民群众的身边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在高收入和微薄收入、高质量生活和温饱生活的工作待遇差别下,他们选择了后者,依靠的不单单是脑子一时发热的冲动,而是真正想投身于扶贫第一线,实现自我价值的报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大学生村官,大山中最美的身影,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田书记与随行人员和团队成员合影。
http://www.dxsbao.com/news/1355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