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山东大学“齐鲁行”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济宁任城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基地对32项非遗手工艺进行了参观了解。
在非遗传承人张跃广老师的介绍下,团队成员对鲁绣、绣球、葫芦雕刻、布贴画等非遗手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体验。
张跃广老师介绍到:“翟氏绣球是济宁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绣球在过去是传递爱情的吉祥物,而发展到今天,绣球包含了更多寓意,是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文化使者。”
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之意。
通过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葫芦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2008年6月7日,葫芦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葫芦雕刻将葫芦本身所蕴含的美好祝福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日常生活中人的良好操行品质相互关联,使团队成员在观赏葫芦艺术美的同时,深刻领悟到了葫芦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布贴画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之一,极具民俗特色元素,历史悠久。”通过张老师的讲解,团队成员对布贴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几块布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呈现出了一副完整又生动的艺术,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
通过这次的调研实践,团队成员对中华民族的非遗手工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体验,提高了自身的审美、动手能力,进一步加深了成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文/张昕 段智玉)
http://www.dxsbao.com/news/1358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