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也逐年递增。根据环保部的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共产生生活垃圾18564万吨,城市垃圾已经成为全国大中城市一个重要的污染来源,并且每年用于高温焚化垃圾的投资也是高得惊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此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赴辽宁省大连市“足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采取了行动。
01 追根溯源,深入调研
为了深入了解现阶段社会上垃圾分类与处理问题,小组成员在暑假利用地区优势,于2018年8月28日分别对上海、辽宁、内蒙古、贵州多省选取采样地进行调研。第一部分活动内容为在标志性人流量大的地区进行随机采访,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人们能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并不清楚具体的分类方法。第二部分活动内容为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当地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方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地垃圾处理方式多为大面积焚烧,形式单一且因为垃圾含水量大导致能耗极大。不过在垃圾分类方面,北方城市多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分类,而南方如上海等大城市采用干湿垃圾分类,更有利于垃圾的分类。
02 开枝散叶,广泛宣传
为了更好的找准民生切入点,实践团成员于8月28日下午来到了大连市春柳街道进行了主题为“美丽中国·做好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在宣讲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同学将其专业知识转变成了更为通俗易懂的内容讲述给了大家,使得社区群众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最后,有关李爱民教授“固体废物转化”的新技术的介绍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在宣讲结束后更是有其他社区负责人来向实践团队了解更深入的细节。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安置了分类垃圾桶,并粘贴了有关垃圾分类的展板,并举行了“垃圾分类,环保生活”百人签字大会,实践团拿出来准备好的条幅请参会的社区群众们在条幅上签字留念,社区专干和居民参与度极高。
03脚踏实地,采取行动,
为了解决垃圾焚烧处理能耗大的问题,实践团成员于8月29日采访了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的李爱民教授,李教授持有一项“生物热耦合干化技术”,可以使垃圾含水量减少50%,大大降低焚烧能耗,现在大连地区的“绿水青山”科技公司已在生产样机,预计8月末可以产出。经过与老师的沟通协商,现已获得经过老师签字的项目推广授权,实践团成员将会对此技术进行大面积推广。
8月29日,实践团成员对福泉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并向负责人孙经理详细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李爱民教授的垃圾处理技术,他表示很感兴趣,希望日后能对此有进一步的了解,从根本改善垃圾处理能耗大的问题。
为了推广环保技术,真正为创建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实践团成员还在努力。传大工精神,扬科技新风,我们一直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news/1362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