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高校资讯 >

贫困县的村小萎缩之困:硬件好了 仍有1/5单人校

  去年有四个学生,今年只剩陆明明一个。老师吴黎星没有想到,开学两天后,陆明明也“离开”了。

  福建省203国道,从葛岭镇台口村往北,是一段尘土飞扬的村道。骑着摩托车一路颠簸,看到路边围护墙上写着:永泰三环市政工程。四公里处是东星村,唯一的东升教学点坐落在村子的山坡上。

9月8日,葛岭镇东升教学点,家长来接幼儿园的小朋友。

  9月8日,葛岭镇东升教学点,家长来接幼儿园的小朋友。

  一千多平方米的围墙内,一栋三层黄色教学楼前,有一面红旗高高飘扬着。

  9月1日,有媒体报道永泰县的“单人校”,提到了陆明明和东升教学点:“一名老师一名学生,守着一所乡村小学。”陆明明家人看到后,担心被别人知道孩子在村小上学“没面子”,带陆明明离开了东升教学点。

  为提高教育质量,2001年,国务院出台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此后“撤点并校”潮席卷中国农村,直至2010年,全国农村中小学数量锐减一半,《南方周末》曾援引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话称,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

  2012年,教育部暂停撤并教学点。时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的王定华强调,农村教学点的变化首先要尊重农村的实际情况,严格撤并程序。
9月13日,葛岭镇东升教学点,幼儿园大班的几个小朋友在玩球。

  9月13日,葛岭镇东升教学点,幼儿园大班的几个小朋友在玩球。

  但数年过去,城镇化的进程如同一列加速的火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越来越多,农村小学不可避免地走向萎缩。

  各地出现“单人校”某种程度正是村小的晚钟。在闽西南的山区县永泰,还剩七所这样的“单人校”,“(它们)最终肯定会消亡”,永泰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元明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但是只要有一个学生,我们就会坚持办下去。”
9月11日,葛岭镇东星村,挖土机正在作业。

  9月11日,葛岭镇东星村,挖土机正在作业。

  面子

  9月中旬,东升教学点。教师吴黎星的教室里,那张黄色的桌子空了。

  教室里还剩几个小朋友,他们都只有五岁,本来是来和陆明明作伴的,如今叫嚷着要到隔壁去玩球。

  隔壁是个空教室,里面空无一物。阳光从窗户外折射下来,洒落在水泥地面和小朋友的头上,照出了秋天的一片橘黄。几分钟后,追篮球的他们累了,又坐回教室,嚷着要吴黎星老师开风扇。

  东升教学点解放前一直是村里上学的地方。1983年这里新修了教学楼,学生最多时有两百多人;2005年吴黎星调来时,学校还有四位老师和四十几个学生;到2013年只剩他一个老师和几个学生;今年9月,57岁的他只等来了陆明明一人。

  离葛岭镇有十几公里,学校所在的东星村,其实并不算偏僻落后。早在2011年,县政府在此规划种树养育繁殖基地;2013年又开启“中海创科技园”项目,打造特色小镇。
9月13日,葛岭镇东升教学点,幼儿园大班的几个小朋友在玩球。

  9月13日,葛岭镇东升教学点,幼儿园大班的几个小朋友在玩球。

  几年过去了,一切都还未成型,但是已经开始了:马路西边的科技园区项目,正拔地而起,机器发出隆隆声响。但是即便如此,这个野心勃勃的村子,还没让村民看到希望,很多人都外出务工了。

  父亲在福州上班,母亲在厦门工作,陆明明跟爷爷奶奶在老家蒲边村,距离东升教学点有四公里的距离。

  去年的四个学生,两个去了县城读,一个去了镇上读。今年陆明明报名时,爷爷陆钟祥其实有些犹豫,他想把孙子转到女儿镇上去,但是又觉得转校太过麻烦。

  “吴黎星老师教得好,他原来还教过我儿子。”陆钟祥选择让孙子留下来。8月31日,他带陆明明去东升教学点报名,交了保险费和作业本费一共250块。

  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陆钟祥骑摩托车送孙子,几分钟后到达学校门口。站在台阶下面,他看着陆明明爬上台阶,迅速地钻进了铁门背后。

  当天中午,陆钟祥来学校接孙子时,看见有记者在学校拍照:吴黎星牵着孙子,跨出铁门后走下台阶。

  第二天,亲戚看到报道后,把他的电话打爆了。“(报道)说家里怎么怎么……我们家哪里穷了?”陆钟祥觉得很受伤。
葛岭镇东升教学点的书架。

  葛岭镇东升教学点的书架。

  两层高的白色小洋楼,边上种有几棵桂花树。9月14日,陆钟祥一个人在家,一边吃面一边看电脑。旁边的客厅里,地上放了几盆绿萝,桌上摆有一盆假花,看起来干净又整齐。

  “家里有8个房间,6个厕所,还是九十年代修的!”陆钟祥说。陆明明的父亲在福州做设计,每个周末都会开车回家看儿子。

  “别人家小孩都去城里读,你家孩子一个人在村里读,是谁都会觉得很没有面子!”村卫生所的廖德林说。

  过完周末,奶奶带着陆明明去了女儿家,转到大洋镇上的一所小学读书,但是陆明明的学籍并没有转。

  可能过段时间还会回来读,陆钟祥说。

  留守

  9月14日下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陈昱光飞奔出教室,转眼消失在路的尽头。

  这个“风一样的少年”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生活在大山的深处。从洑口镇沿着山路往上爬,一路杳无人烟,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看到山窝窝里的白色房子。

  距离永泰县城一百多公里的洑口镇梅村,是永泰县最偏远的地方之一。
洑口镇梅村,陈昱光每天早上一个人飞奔去学校,下午一个人小跑回家。

  洑口镇梅村,陈昱光每天早上一个人飞奔去学校,下午一个人小跑回家。

  曾经上千人的村子,如今只剩耄耋老人,“大家都搬到外面去了”,村主任陈家华说。下雨的清晨,马路边的房子外,坐着一排的老人,看到有陌生人来,目光齐刷刷的冲击过来。

  梅村小学坐落在半山坡上,里面只有陈昱光一个学生,和一个还没到上学年龄的玩伴。每天早上,他一个人飞奔去学校,下午一个人小跑回家,时间都不会超过两分钟。

  他家在村子马路边,距离学校不过两百米,是一栋白色的小房子。房子靠着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坐在房间里面,能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

  五年前,爷爷陈克栋花三千多元买了这个小房子,在此之前他们住在一公里外的山坡上。
陈昱光的家。

  陈昱光的家。

  房子原来是个小卖部,下面是用来卖东西的。被陈克栋改成房间后,窗户用门板封了起来,关上门有一种压迫感。9月天气已经微凉,为了让空气流通,房间依旧开着风扇。

  陈昱光觉得冷,躲进了被子里。

  房间里很凌乱,到处堆满了衣服。床边有几个蛇皮袋,里面装着鸭子食物。床前一米高的柜子上,放着一台老式彩电。21英寸的屏幕正播着动画片,被子里的陈昱光看得入迷,不时地发出笑声。
9月13日,陈昱光在看动画片。

  9月13日,陈昱光在看动画片。

  “爱看动画片,他一放学回家,就是打开电视看动画片。”

  陈昱光两岁的时候,爸爸因病去世,后来妈妈也离开了,家里只剩七十多岁的爷爷。“一个男人怎么带小孩?”三四岁的时候,他被送去了姑姑家,在外上了两年幼儿园,之后回到了村里的小学。

  “不能一直住姑姑家啊!”陈克栋说,如今爷孙俩相依为命。

  村里给陈昱光办了“五保”(注: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学校每年也会给些补助,但是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爷孙俩的生活依旧艰难。晚上吃的是面,里面放了虾米。陈昱光一边吃面,一边看动画片,很快吃完面后,向爷爷要了一块钱,跑到村里小卖部买了两颗泡泡糖。

  “爱买东西,每天都要钱。”陈克栋抱怨说,小孩子又不能不给,一天经常要用几块钱。

  暮色降临,村子亮起了灯,在雾气中闪烁,越加显得寂静。“还记得爸爸的样子吗?”陈昱光没有回答,手里拿着一顶牛仔帽,是两年前妈妈回来买的,现在他早已经戴不下了。

  妈妈不经常回来,“回来会给我买玩具。”陈昱光想妈妈,但是不敢跟爷爷说。

  “村里到洑口镇只有三个学生,一个上四年级,一个上五年级,一个上六年级,其他都到外面去了。”57岁的池兆彪在梅村小学教学三十多年,三年前成为了这里唯一的老师。
9月14日早上,陈昱光正准备去学校。

  9月14日早上,陈昱光正准备去学校。

  梅村小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了,七八年前新修了校舍。虽然学生少,但村小教师都是“公办”身份,每月工资有四千多,大家都说“待遇还不错”,但村子太偏远了,出去只有摩托车,山路蜿蜒曲折,骑车要二十多分钟。

  很多村民到外面买了房子,买不起房子的,也在外面打工租房子住。“90%以上都出去了,只有家里条件不太好的,才会把孩子放在村里读。”

  年轻的教师也逐渐调走了,往中心小学调,留下来的都是年纪大的老教师。梅村小学原来还有一个老师,也在三年前退休了。池兆彪也临近退休了,一切都习惯了,他不想调到外面去。
9月13日,梅村小学,池兆彪老师走出教室。

  9月13日,梅村小学,池兆彪老师走出教室。

  陈克栋觉得孙子读书不错,“他会写自己的名字,作业也做得不错” 。但这唯一的学生总让池兆彪头痛,“你让他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他答应得好好的,等下他马上爬到危险的地方去。”

  陈昱光看起来很听话,但或许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有一个玩伴,叫做阿宝,阿宝有“枪”,这让他很羡慕。“长大了想当兵、当警察,因为可以拿枪。”

  过了一会儿,陈昱光又说:“想上大学,长大了赚钱给爷爷用。”

  转校

  九月的这个新学期,兰新荣转到塘前中心小学,结束了他两年的“单人校”生活。

  星期一的早上,他和村里的几个同学,一起坐上面包车——中心校没有校车,面包车是几位学生家长一起包的。

  车子沿着破碎泞泥的路,经过一个砂石厂,颠簸十几分钟后,到达古树边的塘前中心小学。学生们飞快地钻下车,跑进各自的教室,立即听到铃声响起。
9月12日,塘前中心小学,兰新荣在宿舍。

  9月12日,塘前中心小学,兰新荣在宿舍。

  从今年九月起,兰新荣都是这样开始一周的,到了星期五,面包车又把他们一起送回家。而在今年夏天之前,他还一个人在村里的芋坑小学,在那个有名的“美丽乡村”,他和吴志光老师一对一的上课。

  9月中旬,走在芋坑村马路上,看见白墙青瓦楼房,路边是花草葱茏。“一到周末,福州和福清的人都喜欢来,初夏山上到处都是枇杷。”村里的农家乐店主何健说。

  芋坑小学,兰新荣曾经的教室如今大门紧锁,剩下隔壁几个幼儿园小朋友,由村里请的幼儿园老师照料。吴志光老师说,今年有一个二年级学生报名,但那孩子情况特殊,后来也又调入了塘前中心小学。
9月12日,塘前中心小学。兰新荣从操场飞奔而去。

  9月12日,塘前中心小学。兰新荣从操场飞奔而去。

  “村里就我一个老师,三年级要上英语课,我一个人根本教不了。”57岁的吴志光说,他是六七年前调过来芋坑小学的。

  这所村小已经有三十年历史了,2009年左右,吴志光还在塘前中心校,芋坑小学需要调老师进去,塘前的老师只得“抓阄”决定,一位年轻的老师抓到,哭了起来,吴志光就主动要求过去了。
塘前乡芋坑村委会和芋坑小学在一起。

  塘前乡芋坑村委会和芋坑小学在一起。

  不光是芋坑小学,永泰县所有的“单人校”,都只办到小学二年级,9岁的兰新荣必须到塘前中心小学上三年级。

  在新学校,班上有十几个学生,兰新荣坐在教室中间,每一节课都很认真。“成绩有点跟不上。”三年级班主任陈祖泰说,“我们尽量去帮助他。”

  学校有三栋楼房,有一个宽阔的操场,有十多名老师,但兰新荣好像还没有适应。“有一天放学前,我看到他在学校哭。”吴志光说。

  9月13日中午,兰新荣坐在座位上,在人群中显得有些落寞。“他都不愿意回答问题。”班上一女同学说,他还总是不做作业,兰新荣听到后,小声地反驳说:“我做了。”

  “他还被人打了,在那边的树下。”女生指着那棵老树。

  “为什么被打?”

  兰新荣没有回答。

  学校有六个年级,近100个学生,有十几个在校住宿。宿舍在教室对面,穿过操场,走上台阶,看见三个宿舍,里面有6或8个床铺。

  浅蓝色的铁床,铺着粉色的床单,小碎花被子叠在床尾。

  “所有的这些,都是学校免费提供的。”校长王国锋说。早餐也是免费的,兰新荣的一日三餐,学校全部给他免费,“他家里条件不好,学校也是为了照顾他。”他说。

  五年前,兰新荣的父母离婚后,妈妈很少回来看他,爸爸在青口工厂打工,每月工资三千多块,回家的时间也很少。兰新荣不记得上次什么时候见爸爸,他的生活一直都是爷爷和奶奶。

  一个星期拿五块零用钱,“他都不用,又拿回来。”爷爷觉得他不会读书,奶奶说他钱都不会用,“二十块买了三块,不知道还剩几块。”

  “读书不进怎么办?”兰新荣的爷爷很犯愁。

  消亡

  距离福州市区五十多公里的永泰县,是一个群山连绵的省级贫困县。

  “(全县)200多个村,原来每个村都有村小学。”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元明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学生逐渐减少,大概在2000年左右,很多村小学被撤销了。

  2001年,全国各地推行“撤点并校”政策,据南方周末报道,《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但这一条款被某些地方断章取义地引用,导致农村学校数量锐减,撤点并校的规模远远超过自然的状态。

  据教育部统计,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3153.49万人,减幅为37.8%;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52.1%,

  永泰县的很多村小学,也是在那时被撤销的。2005年,吴黎星从蒲边小学调到东升小学时,蒲边小学还有一个老师和五个学生。

  “如果没有老师了,我就打算再回去。”在蒲边小学教了十几年,吴黎星每次回老家焦坑村,都会一个人到里面看看。“人多的时候,有十几个老师,有六个年级。”回忆“辉煌”的时候,吴黎星一阵感慨。

  2007年,蒲边小学空了,学生都去了镇上读书。再过了几年,蒲边村试图重启学校,但是因为没有学生来,蒲边小学最终被撤销。大约两三年前,村委会搬进了蒲边小学。

  从两层高的红砖房,沿着马路走进去,左边是黄色的教学楼,如今已改成村委会,右边的操场空空如也,刚被一场水洗过。9月11日,教师节的后一天,正好是周末,村委会的大门紧闭,除了楼顶的红旗和操场的篮球架,那些学校时光已一去不复返。

  在上一波“撤村并校”潮中,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十个省份农村中小学做了一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而解决上学远的主要措施是发展寄宿制学校,这又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2012年,教育部暂停“撤点并校”后,永泰教育局鼓励低年级在村里读,小学三年级再到乡镇中心校上。“撤销必须村民代表同意,村民代表不同意的,则会保留在那里。”但很多村小依旧被陆续撤销。

  张元明说,永泰县有很多停了好几年,后来又想办起来的村小,但真正重新办起来的极少,因为没有学生再愿意去。“留在村小学读书的,一般都是家里条件不好,或者是学生本身条件不好的。”

  去年全县有43所村小,今年剩下35所,其中包括东升教学点、荷溪小学、芋坑小学、梅村小学、三峰小学、官路小学和西安小学,7所“单人校”。
9月8日,赤锡乡荷溪小学,雷秀彬一个人上课。

  9月8日,赤锡乡荷溪小学,雷秀彬一个人上课。

  为什么没有学生再愿意到村里读?澎湃新闻走访蒲边、东星、芋坑、梅村、西安等多个村庄发现:村子空巢化严重,有不少村民表示,有钱人都搬出去了,都带小孩到外面读。留在村里的,也感慨:在村小读书没有面子,村小师资力量也不行。“就一个老师,怎么把小孩教好?”

  如果学校只有一两个学生,教育局也会相应削减教师数量。张元明解释说,如果不削减将会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保证每个学生享受到义务教育,并最大能力的实现均衡化。”

  在这个人口不足40万的山区县,目前中小学生人数,从历史峰值的9万降到4万。事实上,乡村学校跟县城学校已实行“均衡教育”,即使“单人校”的校舍也是修葺一新,整洁明亮,校内都配备多媒体、电脑房。

  但即便如此,在乡村,很多“村完小”变教学点,再变“单人校”;而在永泰县城,最开始的两所小学,现在已经增加到六所。

  9月18日下午5点,永泰县樟城小学门口,放学的学生排起了长长的队。

  “县城有六所小学,学生占了整个县的一半。”张元明说。

  (文中人物陆明明、陆钟祥为化名)

http://www.dxsbao.com/news/137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星火燎原:大学生校史党史宣传征程

在时代的号召下,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筑梦,荣校报国”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校史党史宣传征程。他们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入乡村的每一寸土地,…… 苏佚名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查看全文 >>

荣校践于行 报国暖寒冬

春节将至,岁寒情深,为持续深化“希望小屋”项目,保证贫困儿童能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筑梦,荣校报国”社会实践队成员苏佚名在山东省泰安市…… 苏佚名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查看全文 >>

义剪情暖叟,善举爱盈堂

为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2024年7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向党”实践队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为老…… 苏佚名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查看全文 >>

社区施教育童心,实践助力梦飞扬

为提升儿童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024年7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向党”实践队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开…… 苏佚名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乡情民情考察

返家乡乡情民情考察近日,一群大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回到家乡大余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情民情考察活动。他们深入乡村、社…

星火燎原:大学生校史党史宣传征程

在时代的号召下,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春筑梦,荣校报国”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校史党史宣…

社会实践队召开会议研讨“红脉传承,星火燎原”主题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红脉传承,星火燎原实践队于…

荣校践于行 报国暖寒冬

春节将至,岁寒情深,为持续深化“希望小屋”项目,保证贫困儿童能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踏访沂蒙忆旧,传承精神启新

踏访沂蒙忆旧,传承精神启新“红色的沂蒙,是历史的丰碑,更是精神的火种。”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对红色精神的追寻,…

最新发布

清华教授认为用“老公”称呼丈夫不雅:太监意思
清华教授彭林在讲座中。 通讯员供图  别以为向他人介绍妻子为“夫人”“爱人”就是文雅的表现,其实称“夫人”有自大的嫌疑,“爱人”是情人的意思。“老公”一词,在古代是太监的意思,称呼丈夫应称为“外子 …
黑龙江一局长开假牌车 记者调查对方称“整死你”
程海涛局长驾驶的假牌车停在县低保局门前记者与望奎县政府宣传部门沟通约半小时后,有两人将黑AB0040车牌更换为黑M 41899车牌,俩号牌均为空号。  本报讯(记者张楠张博)日前,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网友向本 …
信用社主任上班途中遭同事毒杀 法院:不符工伤
  本报记者 申东  在上班途中,又是因工作产生纠纷,被发生争执的同事毒杀,这到底算不算因工死亡?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被害人蔡某的死亡情形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 …
小区居民称遭工厂排污困扰3年 环保局:检测合格
  “黑烟好大,半夜能被工厂的刺鼻味道给呛醒。”近日,江苏扬州经济开发区金港花园小区多位居民向澎湃新闻(www thepaper cn)反映,与他们小区“一墙之隔”,有多家企业排放的废气“味道非常难闻”,他们为此 …
湖南一民企老板死后4年获无罪 死前立遗嘱
  原锦坤公司所在地,现在已经被当地政府租作他用。  在死去4年之后,2016年5月27日,九泉之下的祁锦坤获得无罪判决。  10年前,因为两笔分别为60万元、100万元的贷款,湖南湘潭民企老板祁锦坤的湘潭县锦坤 …
姜昆首谈春晚语言类节目现状 相声要针砭时弊
& 160;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 人民网吴亚雄 摄  “作为相声演员、曲艺工作者,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创作上,把浮躁的心沉下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创作精品。”近日,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在做客人民 …
面对质疑 韩春雨声称:实验没问题,已重复两次
  原标题:独家专访:面对质疑的韩春雨  作者:陈晓雪 李晓明 来源:公号“知识分子”& 160;  韩春雨任教的河北科技大学门口。摄影:陈晓雪  编者按:  5月初,《知识分子》以国际科学媒体的标准,第 …
王安忆和徐冰怎么谈论现实主义的复兴
  10月15日下午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有一场有意思的文化论坛,参与者有作家王安忆、艺术家徐冰、文学批评家、理论家陈思和、张旭东及两位青年学者刘卓和朱羽,以及圆桌讨论环节的主持人罗岗。  论坛题目叫 …
瑞典学院还没找到鲍勃·迪伦,“那就这样吧”
& 160;鲍勃·迪伦的演出海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鲍勃·迪伦去哪儿了?  自从上周四瑞典学院宣布这位20世纪伟大的音乐家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瑞典学院一直在试图找到鲍勃·迪伦,但是他们找不到。鲍 …
广州白云机场现文艺范儿涂鸦墙 能躺着看飞机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倩 李国锋 王静华 邱纯)10月17日,白云机场航站楼内悄然出现了多幅妙脆横生的涂鸦之作,让习惯了机场“端庄”“正统”形象的旅客颇为惊喜。而就在其中两幅涂鸦墙下,还放置了16张躺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