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哈尔滨男孩晨宇出国留学两年败光200万连预科都没有毕业,回国后到专科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继续弃学回家,开始了宅在家里玩网游、连吃饭都要奶奶一口一口喂的“巨婴”生活。这个从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的男孩成了全家最大的愁事。(12月17日《澎湃新闻》)
22岁本正处于人生最应奋斗拼搏的阶段,这个哈尔滨男孩却过上了“啃老”的生活,整日与游戏为伴浑噩度日;孤僻的性格使其太过于封闭自己,严重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从而与社会脱节。这个事件一经报道让人不禁唏嘘的同时也陷入了思考,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如此的悲剧呢?究其原因是其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与陪伴关爱的错位造成的巨婴心理。
男孩晨宇在2006年遭遇了父母离异的家庭变故,在父母各奔东西忙于自己的生活与事业之后,他被接到了奶奶家被当做“独苗”“命根子”宠着。和很多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孩子一样,晨宇拥有的是各方因亏欠而给予他的无条件的宠爱,缺失的是父母对其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
父母生养子女,若只生不养,便是角色责任的缺失。晨宇被接入奶奶家抚养后,父母也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其母亲刘女士作为公司高管事业也蒸蒸日上。于是夫妻俩对儿子的亏欠转变为了物质上的弥补,对其任何要求都无条件满足,却没有给予实质上的陪伴。而对于晨宇奶奶来说,儿子造成的过错她必须尽全力去挽救,于是她把这个小孙子宠上了天,不让他受一点委屈,甚至卧病在床也要冒着大雪去买孙子喜欢的面包。这种无限制的溺爱也让晨宇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以至于成为了啃老的“巨婴”。
巨婴心理与依恋理论密切相关。在孩提时代,由于父母陪伴的缺失,晨宇过分依赖奶奶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当到了成人阶段,这样的依恋心理还是会多少存在。而这时父母从其出国留学又回国求学的一切生活都进行了全面妥当的安排,这种过度的干预使晨宇失去了走向独立成熟的机会,最终沦落为了巨婴之流。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一直饱受诟病。最近上映的电影《狗十三》中,13女孩李玩在父母离异后由爷爷奶奶抚养,因缺少父母陪伴沟通以及合理的家庭教育所导致的畸形成长引起了大众的共鸣。这部电影也以其对中国的家庭教育这一社会问题的挖掘与剖析获得了业界人士与观众的点赞和认可。
22岁巨婴男孩的报道引起社会热议,电影《狗十三》能引发观众共鸣,都证明着中国式家庭教育问题在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着的,这些展现给大众父母的教育失败、甚至教育缺失的现象并不是个例。
时代在发展,对父母的要求也一直在变化,相比于传统社会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现代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建立在尊重和沟通了解基础上的爱,而非一味的言听计从和放纵宠溺。而在家庭教育中不变的是父母角色的到位和责任的承担,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唯有在父母有效的陪伴下的成长才会绚烂多彩。
http://www.dxsbao.com/news/1479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