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智农团队一行10人以“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为题,前往天津绿圣蓬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机械化、智能化在食用菌种植中带来的优势,并通过调研,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成果,尽己所能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天津绿圣蓬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坐落于北辰区双街现代农业科技园,占地107亩,以工业化生产蟹味菇为主,是一个集科研、技术培训、开发、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效环保、高科技生产的贸易型企业,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产规模排在国内前列,年产量达7000吨,年销售收入达1.4亿元。
在伊厂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生产车间、恒温培养室、包装车间,熟悉生产食用菌的整体流程。制备菌种、配料、灭菌、养菌、出菇……熟悉的作物、工业化的生产、陌生的领域,从栽种到销售,整个过程约110天,全年无间歇生产。公司员工共300余人,除配料车间、包装车间外,其余车间基本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和作物质量是衡量中国食用菌种植产业的两个基本要素,而科研和技术正是该公司的优势所在。
互动交流环节,天津绿圣蓬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祥津对实践队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地解答,国内食用菌生产工厂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较高,培养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比,高温高压灭菌,为菌种生长提供最科学的营养环境;生产设备、生产所用菌种及菌种培养技术多依赖进口,国内设备、技术、供需平衡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恒温培养室实时控制温、湿度,使作物生长环境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免受外界环境影响;通风系统的过滤作用保证氧气和二氧化碳供给并抑制杂菌生长;通过原料严格把控和生产线的自动化推进,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损耗率低至0.3%;包装生产线上需要约100名工人,随着人民知识水平、生活水平的提高,车间工作用工难问题尤为严重。林总提出希望能够在此环节实现智能化,但目前国内外并无相关智能化设备,该环节的智能化发展具有巨大空间。
当今国内食用菌原料配比大多采用人工作业手工劳动方式,靠传统经验配料,成品率难以提高。实践队员们思考,研发智能原料配比设备,根据菌种、环境不同,科学配料。
实践队员还了解到,现在用工成本高,招工难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食用菌生产流水线中,包装环节需要的工人数则占总工人数的三分之一,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不一,导致包装成果参差不齐。通过实时监控与全自动化机械手臂的配合,智能填充,精确定位且避免浪费,提高包装精美度,真正实现防误切、防空袋。
在林总看来,智能化、机械化是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走进现代化农业科技园,无论是农业基地还是工厂化生产,农业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数据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实践队员们将不断扩充数据库,为智慧农业及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实践队员辛苦调研的背后,收获的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一份敢于探索的勇气,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通过此次实践所学,实践队员们将用技术助力智慧农业,用实践检验农业数据分析及智能监控平台的可靠性,为农业插上智慧翅膀,助力农业现代化。
http://www.dxsbao.com/news/1488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