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广大农民幸福感的根本要素。2018年2月,中共正式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即日起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为了解这一年多《方案》落实情况以及当前不同地区村民环境意识,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环“抱”乡村实践团于寒假期间奔赴苏、豫、湘、黔、陇五省七地展开调研。
★前期准备
因实践的先创性,前期准备工作任务艰巨。离校前,实践队员共同研读《方案》文件,并下载相关文献进行学习分析,以充实知识储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读,实践队制定了实践计划,并在指导教师郑洪波老师指导下,确定调查内容以及其他相关内容。为确保所得数据的广泛性,实践团队选择不同发展水平的乡村作为实践地。其中有生态宜居奖获得者,黔东南州格头村;也有较现代化的乡村,江苏省江阴市花山村;同时还有黄沙满地,腾格里沙漠礼智村……
正式开始调研前,实践队员多次线上讨论,共同制定村民问卷稿、管理人员访谈稿等,以确保实践的顺利高效进行。
★中期实践
春节前后,实践队员各自奔赴所选实践地展开调研。实践主要分为普通村民调查、管理人员采访以及环境情况勘探三个方面。
在与村庄管理人员的沟通中我们切实认识到我国基层管理人员为环境治理所做出的努力。增设正规化垃圾堆放点、强力宣传推动厕所改革、带动村民自主修缮村庄道路等措施,都可以看到基层管理人员辛勤的汗水。管理人员的用心付出同样激励起我们的热情,不管实践是否结束,我们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关注将不会改变。
在同普通村民的交谈中我们发现,较多村民存在环境保护的意识,但由于受教育水平、个体利益观念以及生活习惯等原因,依旧存在破坏环境的行为。且不同地区村民环境意识差异较大,实践队员比较分析,将其原因归于政策倾向、管理制度以及地形地貌三个方面。宏观上看,基层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仍需更有力的引导。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更深入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当看到新建的公共卫生间,增设的垃圾堆放点时,队员心中无不充满欣喜。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整治行动的继续开展,“天蓝、山绿、水清、地净、人美”终将成为现实。
★后期反馈及计划安排
在了解到部分村庄村民环保意识需要更有力的引导后,实践队员采取与村民交流以及广播科普的形式,向村民解释说明,以增强其环保意识,从而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这些行动也得到了相关村委会的称赞,让实践队员更有信心去开展更多环保普及的活动。
接下来,我们将对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更加细致的整理,以得到各个地区的环保需求,从而设计适合不同地区的环保普及方式,为农村环境整治贡献属于我们的力量。
图文来源:环“抱”乡村寒假实践团队
指导老师:郑洪波
http://www.dxsbao.com/news/1496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