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启动的“传承大工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做好大工红色记忆的记录者,做好大工情谊的传递者,做好大工红色基因的实践者,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寻访老校友寒假社会实践团有幸邀请到了创院的毛德祥老师接受采访。
毛德祥教授本科毕业于我校电子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后留校在创新创业学院任教,现为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现代通信技术、电子生物医学,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1月13日上午,实践团队的成员来到综合教学一号楼中厅,在进行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开始了对毛老师的采访。
毛老师先是对创院的渊源娓娓道来,创院成立于80年代,成立初期还不是一个正式的教学单位,名字叫天威。学生以电子系为主,由教务处提供资金, 在主楼地下室做电子方面的研究,提高动手能力,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毛老师对创院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谈起学校建筑,毛老师说对主楼的印象最深刻,这是学校标志性的老建筑。还说起伯川图书馆北侧的原画是很多参差不齐摞起的书散射开来,寓意知识爆炸。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在大工那么多年,毛老师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为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的困惑。1977年担任班主任时,班上一个来自甘肃的同学对大学生活很不适应,甚至想到退学。毛老师耐心开导他,找来甘肃老乡帮助他,最终使他适应了大学生活。当时许多同学的英语底子不好,几乎是从零开始,但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在元旦晚会时都会用收音机听英语节目。在担任创新基地老师时,一位山东德州的女孩同时收到了浙大和哈工大的保研面试资格,面试只相差一天,为此很是苦恼,毛老师主动提出为她购买飞机票,帮助她解决了问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几十载的教育生涯中,毛老师帮助了一个又一个的学生,也许当这些同学再回忆起大学生涯时,记住的不是毛老师一个人,而是一群令人感到温暖的大工教师。
这次采访给实践团队成员们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原来,学生勤于学习的大工校风,老师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就是大工历史发展中红色精神的直接体现。当我们去触碰大工的过去,真切地感受到一代代大工人为教育事业的勤奋努力,为科研工作的刻苦钻研时,才会体会到传承的不易与可贵。正是因为有像毛老师这样的老师,以身作则,敬职敬业,关爱学生,才使得大工优秀的红色基因不断传承。
http://www.dxsbao.com/news/194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