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在许多人的心里,乡愁是他们用心中的一方净土小心翼翼保护起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有着真实的、柔情的、坚强的自己,有魂牵梦绕的亲人,还有那深深扎在心中的乡根。
7月22日上午9时,在东红村谭锡堂书记和党委张银佩委员的领导下,礼乐中心小学的曾志能主任和邓浩荣老师带领岭南师范学院“心连心”文化支教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与礼乐中心小学的全体学生,在礼乐街道东红村和英南村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外出“研学”活动,活动主阵地位于东红村,此次活动有助于让小朋友们和实践队的队员感受当地的乡村振兴计划与乡村文化建设所带来的成果,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与乡愁情怀。
礼乐街道东红村分布着8个怀古阁,阁中珍藏的老物件大多是在“三清三拆三整理”时由村民捐献出来的。辘轳、绕线器、风柜、吊篮、镰刀等的农器具、家具或日用品,它们饱经风霜,斑驳的铁锈和着落的灰尘无不在诉说着它们过往的故事。其实,建造乡村博物馆的奇妙构想是来源于东红村的党支部书记谭锡堂,其初心是想要留住乡愁,留住生养的“根”。通过展示过去古老而有历史感文化感的物件来让后辈们铭记上一代人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树立他们对先辈的敬畏之心,珍惜当下,拼搏未来。
以乡村博物馆来缅怀过去,拨动村民心中的乡愁心弦,这是基于村民们精神生活的深层需要,是他们的情感诉求,是他们的现实生活与过去历史所连接的一个纽带。乡愁与中国长期的传统农业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后辈们能够在乡村古韵上,建立起一个与过去的时空对话,了解过去人民生活的艰苦岁月。重燃心中的乡愁,让礼乐人民增强对本土乡村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历史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好的保留优良传统乡土风貌。更重要的是,这具有时代意义,以老物件的面貌来向后人展现传统乡村文化的变迁,进一步传承先辈的优秀品质,不忘记为美好生活而拼搏的初心,忆苦思甜,追求幸福生活。这种乡愁情结带来的优良精神,将会一直印刻在礼乐人的心中,这是他们的情怀,他们的根。
而被年代久远的老物件所震撼的小朋友则感慨道,这些工具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能够使他们感受到现下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他们立志发奋图强,充实自我,为礼乐、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而同行的实践队队员也表示自己深有感触,乡村博物馆是艰苦岁月的标记,唤醒了礼乐人民深埋心底,弥足珍贵的乡愁记忆,乡村文化的建设必定离不开乡愁的指引,乡村振兴必定离不开乡愁的精神文化灌溉。礼乐街道东红村这一做法既保留住古色古香的乡愁韵味,又贯穿在现实生活中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中,为新时代文化发展供以灵感,实是一抹亮眼的色彩,点缀在飞速发展的江海区的画卷上。
“走进礼乐,寻迹礼乐”的参观之旅虽然结束,但乡愁的情感延续从未停止,乡愁的讲述,依旧是那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动人故事。
文字:温敏婷
http://www.dxsbao.com/news/2074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