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击新冠肺炎,维护民众心理与情绪稳定,近日,温州大学温州模式发展研究院和教育学院时勘教授进行了《新冠肺炎疫情中民众的风险认知及对策研究》公益讲座,通过亚洲组织与员工协会(AEAP)全员心理关爱直播间平台和中国EAP学院心理大讲堂进行了同步直播。此次讲座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出发点,旨在增强疫情防控期间民众心理健康疏导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提高民众心理健康疏导的能力和信心,以赢得抗击疫情斗争全面胜利。讲座中,围绕六个方面,时勘教授讲述了课题组所取得的疫情研究的心理学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主题一:研究背景
时勘教授以此次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研究背景,将我国政府治理体系与疫情防控能力与西方各国政府应对模式作比,凸显中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成为全球疾病预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同时指出,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为民众提供心理关爱,消除焦虑恐慌的必要性。
时勘教授指出,2019年末以来,在我国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球性灾难,这是对中国政府危机应对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的考验。对比美国、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国之前对于灾难的应对模式,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发布信息,快速识别病毒,并向世界分享基因序列。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中国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控制疫情传播,体现的不仅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更是对全球疾病防控的大力支持,中国抗疫模式和“美国优先”、“以邻为壑”的模式截然两样。时勘教授认为,亚洲组织与员工促进(EAP)协会为民众提供了全员心理关爱服务,为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和被隔离民众解除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发挥了巨大作用。
主题二:已有的研究基础
在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中民众的心理状态时,时勘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风险认知特征,采用心理测量学模型总结出风险认知的重要维度和特征。2003年课题组从SARS疫情中调查得到的社会心理预测模型、华人在风险认知、风险行为倾向中呈现的“台风眼效应”以及组织污名心理现象和发现,作为已有的研究基础予以介绍。
时勘教授提出,风险认知是个体对存在于外界各种客观风险的主观感受与认识,而这些主观感受受到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风险沟通主要强调的是-种社会过程,通常是发生在人们的风险意识逐渐上升的情境中。2003年,当中国爆发SARS疫情时,时勘博士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民众的风险认知和社会心理预警研究,对国内17个城市的4231 人进行了SARS风险认知、行为应对和情绪干预的两轮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国人在风险感知、行为应对和情绪干预方面的独特规律,从而形成了社会心理预测模型,为政府提出了对策建议。2010年,课题组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orrigan教授合作,开展了艾滋病人的Stigma研究,研究发现,美国、香港和中国大陆在面对艾滋病人的认知方面,存在着组织污名心理现象,且三个地区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
主题三:研究设计与初步进展
在此次新冠疫情的研究项目中,时勘教授课题组初步提出面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以公众信息感知情绪引导、展开了社会民众及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并且就公众心理行为大数据的多层次聚合为依据,通过对公众风险认知及情绪引导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构建出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认知模型。调查中获取了最易造成恐慌的因素及风险认知词,用于评估民众对疫情信息的风险认知及不同疫情地区民众的心理差异,疫区民众存在的心理“台风眼效应”,引导民众调控出现的认知偏差。团队根据前期的研究,总结出几个关键的科学问题:
1、民众在非常规事件背景下的风险信息感知规律;民众面对风险信息的应对行为,有时发挥中介效应,有时直接为因变量产生作用,不同的认知信息会带来不同的行为反应。
2、除了死亡人数是造成民众恐慌的主要原因外,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信息,如所在单位或住宅区有无患者、所认识的人是否患病等因素对民众的风险认知影响巨大。当该风险事件关系到自身利益时,民众通常会感到更害怕、更恐惧。
3、风险感知信息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不同被试在心理测试的调查数据和心理干预方案,可以纳入新建立的展示平台。
4、政府干预措施,如传播渠道封填措施、治疗环境改善、公交水电信息、新增治愈人数、政府领导人、专家的采访、谈话、政府新闻发布和治愈出院人数等好消息都有积极影响的因素。时勘认为治愈信息的发布,对老百姓而言有非常大的安抚作用。
5、“台风眼效应”,即处于严重疫情中心地区的民众,由于反复受到负面信息的刺激,在面对灾难时逐渐会表现出麻木、习以为常的心态。他认为,疫区人的“台风眼”现象可能会使疫情反弹。
6、“组织污名”现象主要指,在一些地区,人们只要谈及“湖北人”“武汉人”就会色变,带着有色眼镜对待湖北或武汉籍人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主题四:讨论与结论
1、研究发现,患病信息和治愈信息可以作为心理紧张度的中介效应来影响民众的积极应对方式。当前对新冠肺炎病源的介绍还存在不足。
2、针对目前湖北省及其周边城市出现的“台风眼效应”,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告知民众“台风眼效应”的道理,使大家懂得身居危机之中时,人们可能出现习以为常的麻木心理,这会给疫情反弹以可趁之机。
3、各级政府务必认真对待“组织污名”现象,给予此次受疫情伤害的民众更多的关爱。
主题五:对策建议
在疫情后期,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民众带来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为此建议:
1、针对目前由于疫情快速蔓延造成的过度焦虑、恐慌心理。政府、社区和咨询机构要从病毒来源、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等对民众进行科普,帮助他们克服恐慌心态,也要加大对边远地区疫情知识的科普力度,从根本上帮助民众消除恐慌心理。
2、为了预防人们在返程期间出现的麻木和松懈情绪,建议在车站、机场等人群高密集场所增设疫情宣传监控人员,,提醒和帮助民众做好旅途中的防范和隔离工作,以便更好地做好密集人群的防控工作。
3、要根据疫情情况制定不同的复工计划:一些地区过分地加强管控,不利于复工复产的正常进行,要采取措施来促进企业恢复生产。
主题六: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疫情后期阶段,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区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社会治理研究,社会公众的行为应对和情绪引导研究,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抗逆力研究和混合网络下危机心理行为及应对的大数据整合研究。
最后,时勘教授希望,要坚定不移地把这几方面的科研工作做下去,为我国的组织与员工促进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促进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引导民众客观理性地看待疫情,要充分发挥心理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通讯员:刘信义 彭小媚 钱文静 张凯航 陈怡洁 焦松明)
http://www.dxsbao.com/news/2591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