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杨帆 李思同 朱建华
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纽斯新闻社
《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了不起》,4月2日出版的《辽宁日报》7版,沈阳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两名学生李思同、朱建华的名字和记者陶阳一起出现在报道中。未来,新闻学专业师生还将围绕此选题形成调研咨政报告。
让学生参与到媒体的采访中,真正践行沈阳城市学院“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
3月22日,新闻学专业接到了一个与辽宁日报记者一起采访沈阳“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的任务,18级新闻学的学生李思同和朱建华代表专业完成这次宝贵的采访。街道任务的二人开始全网范围内搜集资料,初步了解“盛京义勇”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凭借之前在学校的模拟采访任务锻炼,大量资料的支持采访提纲很快便有了雏形,经过反复的斟酌,一次次将写好的提纲推翻又重来,最终决定采用以专题人物的形式报道。
3月23日,采访日。李思同和朱建华在与《辽宁日报》的记者陶阳老师约定时间的基础上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了采访现场。分工明确:李思同负责机动提问,朱建华负责录音记录的分工,采访之旅开始。
采访分为2天进行,因为“盛京义勇”不单指志愿者组织,更是沈阳市30万盛京义勇志愿者们的统称,学生首先采访了盛京义勇的创始人们。通过采访得知,盛京义勇的人员数量、组织架构、实际作用等方面和事前了解到的所有志愿者组织都不太一样,完全颠覆了采访的设想。虽然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两名同学及时转换思路,决定扎根实际,去采访那些真正经历过的志愿者们,走进他们的生活。
在第二天的采访中,陶阳老师带着两名同学来到了突出贡献的志愿者服务站,走访了相关社区、街道、爱心驿站、警民调解室,采访了72岁的爱心大爷刘叔、自愿捐赠1万元为志愿者们做服装的张姐、退休后继续工作在矛盾调解一线的民警妈妈、为吉祥夜市巡逻的“明星”大学生团队等等志愿者。
在采访过程中,志愿者们的热情深深感染了学生,在生活中真的有这么一群普通人在不图回报,义务奉献着。
这次的采访旅程中,两名同学深刻感受到新闻现场的魅力。
朱建华认为:“我们学校的实践化教学已经让我掌握了一定的采访技巧,那在真正实践时,我会有意识地做好前期准备,在采访期间注重提问和记录,撰写稿件时按照新闻写作的规范,不夸大不虚构,去如实报道。”
李思同说:“下一步发生什么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预料,要随时做好采访提纲会被无限推翻和瞬间拿出Plan B的准备,在路上可能会有奔波疲惫,但我相信,在数百个平淡时刻收集微光,在今后的某个时刻一定会化为巨大的光亮。”
回到学校,李思同和朱建华决定用“每个人都可以了不起”为稿件撰写方向,以人物通讯的形式叙述故事,在陶阳老师和杨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新闻稿的撰写。
4月2日《辽宁日报》的第7版版面,我们看到了学生们采写的《在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了不起》新闻的最终版本。采访结束后,老师还将带领学生围绕此调查形成调研资政报告!
这不是新闻学学生第一次参与到真正的媒体采访中,未来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新闻与传播还将为更多学生提供真实采访的机会,践行沈阳城市学院“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助力。
http://www.dxsbao.com/news/3424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