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武平县象洞溪“河小禹”生态环境治理调研实践队来到了象洞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上午10时,在武平县环保局监测站钟站长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被拆除的种猪育殖场。
象洞溪的养猪业发展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因而几年前象洞溪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大量清理猪粪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溪中,数十年的积累导致象洞溪水质恶劣,臭气熏天,被污染的水源导致稻田无法耕种,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由政府牵头,人民配合展开了让象洞溪重回清澈的专项治理活动,而拆除养猪场则是治理污染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一步。
队员们以益民双肌臀种猪养殖场拆除遗址为例进行实地考察与采访,通过对养殖场建筑面积的计算估计其养殖规模约2000至3000头。“这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养殖场了,它的投资与建设必定历时多年,”钟站长为我们介绍道,“一头猪大约可以赚1000元,这个养猪场的年利润粗略估计可以达到200万。” 由此可见,养猪业在象洞溪治理转产之前占有十分高的经济地位。
谈到拆除养殖场对养殖户的是否产生了大量损失,钟站长很严肃地对队员们说到:“不会,2016年是养猪业的盈利之年,村民们出售猪肉不仅没有损失还小赚了一笔,同时政府积极牵线拓展销路,村民们也不必担心大量猪肉无处可售,另外,对于拆除的养殖场政府还按照建筑面积给予了补贴与赔偿。”
“舍得”二字,想得必有舍,但同时有舍也必有得。发展方式的转变必定会付出其应有的代价,但是,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必定是长久的,可持续的。溯滴水之清,探转产之路,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武平县象洞溪“河小禹”生态环境治理调研实践队,在行动!
http://www.dxsbao.com/news/349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